9月22日浙江慈溪,一男子看金价上涨,决定把65.69克金首饰卖掉,他长了个心眼,在家里称了重,可金店却称出59.12克,足足少了6克多按当时的价格,就是5000多元,男子觉得金店称有问题,立马报了警,结果惊呆众人。 据1818黄金眼9月26日报道,不久前,金价一路飙升,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一位浙江慈溪的男子,这段时间一直留意着金价走势,觉得是时候将家中闲置的黄金首饰出售。他的小心谨慎为后来的发现埋下了伏笔。 男子在家使用高精度厨房秤将黄金过秤,并拍摄了称重视频。他的65.69克黄金被精准记录在案。带着这份确认,他满怀信心来到当地一家口碑尚可的金店。 但是当店主将黄金放在电子秤上后直接宣称,黄金重量只有59.12克,整整少了6克多!以当时的金价计算,这就意味着5000多元直接“蒸发”。 在听到这个结果时,男子的第一反应并非妥协,而是心生疑虑。对比家中秤出的重量,他立即意识到这一差异绝不正常。 面对如此悬殊的重量差异,男子向店主提出了质疑。然而,店主并未正面回应,而是不断强调自己的秤刚经过相关部门校准,并以“黄金佩戴有损耗”为借口试图搪塞过去。还催促男子尽快决定是否出售。 但男子没有被这些说辞动摇,而是果断选择报警。毕竟民警到场后对电子秤进行检查,表面上,秤看起来毫无问题,外壳也张贴着合格的校准标签。 不过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民警开始在柜台的各个角落仔细查看,最终发现了一枚神秘的黑色遥控器。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遥控器通过电线与秤底座相连,能精确调整称重数据。 民警当场用标准砝码进行测试,果然不同档位下显示的重量有显著差异。例如将100克的砝码放到“秤上”,按下遥控器上的不同按钮,显示重量分别为95克、90克甚至85克。 这充分证明,这台“鬼秤”根本不是正常的计量器具,而是一台经过非法改装的作弊工具! 面对铁证如山,金店老板张某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购买了这台“鬼秤”,并通过询问客户是否知晓黄金重量来灵活决定是否作弊。如果客户表示不知道重量,他就用遥控器减少称重数据,从中获利。 根据张某的供述,这台“鬼秤”是他从网上以800多元的价格购买,还特意接受了卖家的操作指导。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张某使用这一手段诱骗了至少4位顾客,累计非法获利超过1万元。 他最多一次将70克黄金称为62克,单笔就多赚4000多元。这次,若非男子提前做好准备,他很可能又成功得手。 然而,张某的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损害了顾客的基本权益,也让黄金回收行业的诚信蒙羞。在警方介入下,这场骗局终于被制止。张某现已被刑事拘留,而涉案的“鬼秤”也被依法没收。 像“鬼秤”这样的犯罪行为在黄金回收市场并非个案。高价黄金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将首饰变现,而一些不良商家正好钻了消费者对称重、纯度了解不足的空子。 例如,除了用“鬼秤”减少重量,一些回收点甚至通过“纯度不合格”“扣除费用”等套路进一步压低报价。 结合其多起作案事实,显然他的行为已满足刑事立案标准。与此同时,《计量法》第27条规定: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将被处罚款并追究刑事责任。 这场事件不仅是对个别不法商家的震慑,也引发了法律监督更进一步加强的讨论。对于制造、销售作弊电子秤的源头企业以及使用这一设备的不法商家,必须从源头杜绝,以更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黄金象征着财富,而诚信则是交易的灵魂。类似此次曝光的“鬼秤”行为,表面上只是少了几克黄金,背后却是市场信用的失守。试问,一个连基础诚信都无法保障的行业如何长久发展? 一句话,黄金有价,诚信无价。希望这起事件成为一次警钟,提醒每个人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不要偏离道德与法律的轨道。这些靠欺骗得来的金钱,迟早会如浮光掠影,付出应有的代价。 主要信息来源:1818黄金眼--2025.09.26
浙江天台,53男子,被嫂子拉去为“过桥贷款”签字,遭银行经理与嫂子算计,背负40
【176评论】【1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