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蒙擒杀关羽,历史评价却还是极低的?这都是因为吕蒙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轩叔观察 2025-09-29 11:25:09

为什么吕蒙擒杀关羽,历史评价却还是极低的?这都是因为吕蒙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如果两军交战时,吕蒙能击杀关羽,不管用什么手段都是对的,可他偏偏选了这个方法。[无辜笑] 公元219年秋天,关羽率军北上攻打曹魏,水淹于禁七万大军,这场胜仗震动整个中原,曹操在许昌收到战报后,连夜召集群臣商议要不要迁都,当时曹操身边的谋士司马懿说了一句话:“可以联络东吴,让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 几个月后关羽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临沮,被东吴伏兵截住,这位纵横沙场三十年的将军,最终和儿子关平一起被杀,整个荆州在短短几天内就换了主人。 执行这次突袭行动的是东吴将领吕蒙,他让士兵脱掉铠甲,穿上商人的衣服,把战船伪装成运货的商船,这些“商船”沿着长江慢慢靠近荆州,守卫江边的蜀汉士兵完全没有防备,因为商船在战争年代是不会被攻击的。 就这样吕蒙的军队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控制了沿江的烽火台和哨所,等关羽在前线得到消息时,荆州已经被占领了。 这次行动后来被称为“白衣渡江”,在军事史上确实算得上经典战例,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长江上跑船的商人遭了殃,以前两军交战时,运粮食、布匹的商船可以照常通行,双方都默认不动商船,吕蒙这么一搞,谁还敢相信船上坐的真是商人。 史书记载此后长江水道上的贸易量大幅下降,船老板们出船前要先打听清楚沿途的军情,有的干脆停业观望,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几年后三国局势相对稳定才有所好转。 抓到关羽之后,东吴面临一个选择,是杀还是留?当时孙权手下有人建议,关羽在蜀汉地位极高,刘备肯定愿意用很大的代价换人,但孙权最终还是下令处决了关羽。 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夷陵之战,刘备在221年称帝后,立即调集全国兵力东征,蜀汉的文臣武将几乎倾巢而出,连七十多岁的老将黄权都带兵出战,陆逊用火攻击败了刘备,但这一仗打下来,蜀汉损失了几万精兵,东吴也伤亡惨重。 真正占便宜的是曹丕,他在两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先后吞并了好几个中原的小军阀,巩固了魏国在北方的统治,史书上说,曹丕听说夷陵之战的结果后,笑着对群臣说:“孙权和刘备打起来,正合我意。” 从账面上看吕蒙帮东吴拿回了荆州七郡中的三郡,面积相当于现在湖南和湖北的一部分,这块地盘对东吴来说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威胁到蜀汉的门户,孙权论功行赏,封吕蒙为南郡太守,食邑五千户。 但代价也很明显,孙刘联盟从赤壁之战后维持了十多年,双方虽然有摩擦,但大方向上还是一致对外,荆州之战后,这个联盟彻底破裂了,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虽然恢复了和东吴的外交关系,但两家已经很难像从前那样互相信任了。 吕蒙本人在攻占荆州后不到两个月就病死了,年仅四十二岁,孙权亲自为他办丧事,哭得很伤心,但荆州问题给东吴带来的麻烦,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后,蜀汉始终对荆州念念不忘,这成了两国关系中难以化解的死结。 回头看这段历史,输赢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都被司马家族收场,曹魏、蜀汉、东吴的君臣将相都成了历史尘埃。 网友们议论纷纷: “吕蒙这波操作真是绝了,战术满分但战略零分!只顾眼前荆州地盘,结果孙刘联盟彻底崩盘,曹魏躺赢,难怪后世骂他目光短浅。”   “偷袭盟友确实不地道!关羽在前线死磕曹操,东吴却在背后捅刀,哪怕真想要荆州,也可以等关羽打完曹军再动手,吃相太难看。”   “白衣渡江真是钻规则空子!以后谁还敢相信商船?吕蒙这么一搞,长江贸易全乱套了,东吴自己后来也没少吃亏吧?”   “杀关羽是最蠢的一步!留着和刘备谈条件不香吗?直接杀了导致夷陵之战,东吴赢也是惨胜,实力大损。”   “孙权才是最终决策人,锅不能全甩给吕蒙!但吕蒙作为提出者和执行者,策略确实缺乏长远眼光,只顾战术赢而忽略政治信誉。”   吕蒙白衣渡江、擒杀关羽,到底算“机智取胜”还是“背信弃义”?   官方信源:《三国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