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杨小燕
秋分已过,寒露将至,正是秋收关键时节。在固始县陈淋子镇的广袤田野上,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为秋收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不利天时,陈淋子镇党委、政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科学部署、迅速响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战一线,打响了一场与天争时、全力保粮的“抢收攻坚战”。目前,全镇3万余亩水稻收割进度已超70%,秋粮收购、烘干、储存等环节有序衔接,最大限度地守护了农民的“钱袋子”和国家的“粮仓”。


精准施策,打通抢收“最后一公里”
“多亏了镇里村里帮忙联系机器,要不然我这心里真没底!”大营村种粮大户看着自家金黄的稻谷顺利入仓,终于松了口气。针对全镇种田大户集中村居收割任务重的实际情况,陈淋子镇建立了精细到田块、到农户的收割台账,对摸排出的已成熟未收割农田,严格落实镇村干部“一对一”包保责任制。干部们下沉田间地头,利用一切雨歇窗口期,点对点帮助农户协调农机、组织抢收。仅9月27日至28日的阴雨间隙,就成功协助89户农民抢收水稻800余亩,有效加快了整体进度。
跨区联动,织密农机调度“一张网”
“请在这里登记,我们马上帮您对接需要的村!”在外来收割机必经的高速路口,陈淋子镇设立的农机接待服务点格外忙碌。为破解阴雨天气下农机紧缺难题,陈淋子镇在充分整合本地61名农机手资源的基础上,主动对接入镇农机。服务点不仅提供信息登记、路线指引,还为农机和农户进行供需匹配。通过建立详细的农机及机手信息库,已将协调引进的30余台外来收割机信息精准推送至各村,形成了全镇农机调度“一盘棋”,确保了机器“找得到活”、农户“请得到机”,避免了无序流动和争抢,大大提升了收割效率。


多方协力,筑牢粮食归仓“守护墙”
连绵阴雨,湿稻如何及时干燥是最大的忧心事。陈淋子镇积极协调镇内两家大型大米加工企业,鼓励其开足马力,敞开收购。两家企业也充分展现了责任担当:“我们两家共有9套烘干设备,现在实行全天候运转,日处理能力240吨,坚决不让群众的粮食烂在家里!”据悉,自秋收启动以来,两家企业已累计收购湿粮6000余吨,切实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与此同时,陈淋子镇党委、政府还积极对接叶集区大米加工厂作为后备力量,确保本地烘干能力饱和时,种粮大户的粮食依然有处可去、有人可收。另外,大营、童楼等村更是主动作为,积极为群众联系烘干机与销售渠道,帮助群众解决储存、销售等后续问题。



面对巨大的晾晒需求,镇村两级还广泛挖掘资源,协调启用闲置厂房5处、闲置校舍6处,共计室内晾晒面积2.8万平方米,可满足1500吨以上粮食的摊晾需求,为防止粮食霉变上了“双保险”。

目前,陈淋子镇通过干群同心、多措并举,抢收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悉,下一步,陈淋子镇将毫不松懈,在完成秋收扫尾的同时,稳步推进秋种准备工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圆满收官,交上一份合格的“三秋”生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