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联合国大会,俄外长拉夫罗夫赶至纽约做现场发言,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场合,拉夫罗夫自然要让俄罗斯的声音被全世界听见,于是把俄乌冲突这三年以来,积累的愤懑,该说的不该说的,一遭都说了。 能在联大舞台上如此酣畅淋漓地表达立场,绝非一时冲动,这股底气早刻进了拉夫罗夫七十多年的人生轨迹里。1950年出生在莫斯科公务员家庭的他,血管里流着亚美尼亚的血,根却扎在格鲁吉亚,这种多元背景反倒让他从小就懂如何在复杂关系中找到自身立场。母亲在外贸部的工作经历,潜移默化影响了他对国际事务的认知,最终在母亲建议下走上外交路,这一选就是大半辈子。 大学时的拉夫罗夫可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专攻生僻的僧伽罗语时,他还练出了流利的英语和法语,更爱抱着吉他弹唱民谣,甚至敢在卢日尼基体育场当众朗诵诗歌。那时的他或许没料到,多年后这些语言天赋会成为他交锋西方的利器,而朗诵时的气场更化作了外交场上的锋芒。1972年踏入苏联外交部,从斯里兰卡大使馆随员做起,他在基层磨出的不仅是经验,还有对国际规则的通透理解。 真正塑造他强硬风格的,是在联合国的十年岁月。两次出使纽约,从一秘做到常驻代表,他亲历了俄罗斯从叶利钦到普京的时代转型,也见识了西方在南联盟、中东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2000年为抗议南联盟代表被拒参会,他愤而退出安理会会场,这种刚烈让西方外交官记住了这个"不好惹"的对手。连联合国禁烟令他都敢公开叫板,随身带烟灰缸在禁烟区抽烟,直言秘书长只是"雇来的管理者",这份不妥协早成了他的标签。 2004年接掌外交部后,拉夫罗夫把这份强硬融进了俄罗斯的外交骨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安理会十年只动用两次否决权,他上任当年就为塞浦路斯问题行使否决权,用行动宣告俄罗斯不会再忍气吞声。俄乌冲突三年,西方的制裁与北约东扩的挤压,让他更坚定了反击的决心。这次联大发言里,他直言只有"政治上盲目的人"才盼俄乌恢复2022年前边界,正是对西方不切实际诉求的直接回怼。 有人骂他是"说不先生",可这"不"字背后全是立场。他批北约向亚太渗透构建军事包围圈,是因为亲眼见着这个军事集团一步步压缩俄罗斯的安全空间;他支持印度、巴西入常,是想打破西方主导的旧秩序,让全球南方的声音被听见。即便对美强硬,他也没关上对话的门,透露美俄将举行第三轮会谈改善使馆运作,这种刚柔并济恰恰是老外交官的智慧。 这位烟不离手的外长,心里装着的从来不是个人荣辱。就像他写进母校校歌里的句子:"不退缩,直奔目标,一腔热血洒向世界",从阿尔泰山区漂流时的激流勇进到联合国会场的唇枪舌剑,他始终没改那份执着。俄乌冲突的解决还在路上,但拉夫罗夫的发言至少让世界知道,俄罗斯的诉求从来都清晰而坚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届联合国大会,俄外长拉夫罗夫赶至纽约做现场发言,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场合,拉夫罗
正能量漂流瓶
2025-09-29 02:37:03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