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康安说历史 2025-09-28 12:44:42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中国却没在这上面多纠缠,而是在国内大力布局成熟芯片,这反转真让人意外。 美国这做法,有点虚张声势。他们只盯着 3 纳米、2 纳米的高端芯片,还强迫台积电、三星把高端生产线挪到美国,不许给中国代工。 乍一看挺吓人,毕竟台积电高端代工占全球六成多,人工智能芯片每年还能实现 17% 的增长,相关消息经常霸占科技新闻头条。可《日经亚洲》的报道早戳破了这层窗户纸,美国把宝全压在尖端制程上,反倒把更广阔的市场空白留给了中国。 美国人似乎忘了,全球芯片市场可不是只有高端赛道。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消费电子这些刚需领域,80% 以上的需求都集中在 28 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 美国一边逼着台积电把高雄工厂的高端设备拆去亚利桑那州,一边对中国搞设备禁运,却没算清楚成熟芯片的基本盘。2024 年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成熟制程芯片市场规模已经突破 4000 亿美元,是高端市场的三倍还多。 中国的反应完全没按美国的剧本走。面对高端封锁,中国企业转头就扎进了成熟芯片的研发生产里。中芯国际把 28 纳米产能扩了又扩,2024 年的月产量已经突破 150 万片,比两年前翻了一番。 华虹半导体更狠,直接把 65 纳米功率芯片的成本压到了国际同行的六成,德国 X-Fab 公司的销售总监都坦言,根本没法跟中国企业拼价格。 这背后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山东天岳把 6 英寸碳化硅衬底的价格从早年的 800 美元一路打到 400 美元,靠的就是国产长晶炉和低价工业电的支撑。 国产长晶炉一台才 200 万美元,比进口设备便宜一半,加上国内 0.1 美元一度的工业电价,成本优势直接拉满。国家还给出真金白银的补贴,每生产一万片成熟制程晶圆就能拿 1.5 亿人民币扶持,这是国外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力度。 美国的高端封锁慢慢显出了副作用。台积电美国工厂一再延期,原本计划 2024 年量产 3 纳米,结果到 2025 年还在调试设备,光建厂成本就从 400 亿美元涨到了 650 亿美元。三星奥斯汀工厂更尴尬,高端芯片良率连 50% 都达不到,只能靠韩国本土工厂输血。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汽车厂商急得跳脚,通用汽车因为缺 28 纳米车规芯片,2024 年被迫减产 10 万辆,CEO 公开抱怨管制政策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日本企业看得最清楚。信越化学的高管在行业会议上直言,中国在成熟芯片领域的进展 “超出所有人预期”。 2023 年日本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降了 20%,可中国镓锗出口管制一出,信越化学的光刻胶原料立马断供,股价半个月跌了 12%。东京电子更头疼,原本指望美国订单补缺口,结果美国高端工厂建设延期,自家设备堆在仓库里没人要。 中国的布局早就不止于生产。“十五五” 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建 “成熟制程安全岛”,从设计工具到封装测试全链路打通。 中微半导体的刻蚀机已经能用到 5 纳米生产线,上海微电子的 “羲之” 光刻机也实现了商用,连 EDA 工具都有了国产替代方案。企业还抱团成立了集成电路创新联盟,中芯国际的工艺数据直接共享给北方华创,设备调试效率一下提了 30%。 市场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 年国产 AI 芯片销售额从 60 亿美元冲到 160 亿美元,市场份额翻了近一倍。寒武纪的思元 690 性能追上英伟达 H100,价格却只要一半,国内云计算厂商纷纷换单。 汽车芯片更厉害,比亚迪车机芯片已经实现 100% 国产,28 纳米车规级 MCU 的自给自从 2022 年的 15% 涨到了 2025 年的 60%。 美国那种 “唯高端论” 早就站不住脚了。他们逼着盟友搞技术封锁,自己却连成熟芯片的产能都补不上。中国没跟着起哄拼高端,反而扎扎实实地把成熟芯片做成了优势产业。这种反差让日本媒体都忍不住感慨,中国是用 “降维打击” 的思路破局。 说到底,芯片竞争拼的不是单一节点的先进,而是全产业链的韧性。美国想靠高端封锁卡脖子,却忘了市场需求才是产业的根基。 中国认准成熟芯片这条赛道深耕,既解决了国内刚需,又敲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这场竞争的反转,其实早就在情理之中了。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