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4月,刘华清、秦基伟视察沈阳军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军队一定要加快步伐,加快改革,转变思想,加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努力奋斗! 刘华清这人,从小在湖北大悟的穷山沟里长大,1916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早早就扛起农活。1929年他才13岁,就加入共青团,次年参加红军,那时候部队条件苦,行军靠两条腿,吃饭就地解决。他一步步从基层干起,抗日时期在八路军129师386旅当干部教导队队长,教新兵战术,亲手带队夜袭日军据点。解放战争里,他管炮兵纵队,辽沈战役时指挥炮火覆盖敌阵,那叫一个准。建国后,他转战西南军区军政大学,当政治部主任,巡视操场纠正学员姿势。 50年代进海军学校当副校长,站在海边讲舰艇原理,手指海平面比划航线。60年代主管导弹航天研究院,推动技术研究,实验室里查看模型调整参数。82年当上海军司令,强调装备现代化,抓海军转型。89年升中央军委副主席,主管装备科技工作。他的经历,基本就是军队从陆地到海洋,从老式到现代化的缩影。秦基伟呢,1914年生在湖北红安,同样穷苦出身,13岁参加黄麻起义,29年入红军,当供给处长,雪地里清点物资,手冻得发紫。 抗日时任386旅副旅长,太岳军区司令,指挥伏击趴山坡举望远镜锁定目标。解放战争管10纵队,淮海战役骑马冲锋,渡江站船头稳舷梯。建国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55年授中将。69到73年成都军区副司令,巡视哨所检查武器。73年南京军区司令,登长江舰艇查看引擎。80年总参谋长,翻报告批注。88年国防部部长,签署军改文件。他的军旅路,横跨几大战场,稳扎稳打,从供给到高层决策,都留下了实打实的痕迹。 这俩人1990年4月8日到沈阳军区视察,地点在锦西,那天李长春和刘精松在机场迎接。视察不光走走过场,而是直奔部队装备和训练痛点。刘华清当时是中央军委副主席,秦基伟是国防部部长,他们来东北军区,重点看边防哨所通信更新、炮兵实弹演练和后勤保障。沈阳军区作为东北门户,装备老化问题突出,小艇多主力少,维修费吃紧。这趟视察,正好赶上军队百万大裁军后遗症,部队精简,资源紧缺。他们强调,新时代军队得变思路,从数量堆砌转向质量提升。视察中,刘华清点出,现有装备吨位小航行差,出海作战不行,得下决心淘汰老旧杂小艇。秦基伟补充后勤细节,谈运输路线优化。整个过程,围绕现代化战争要求,部队官兵听了直点头。这话不是空谈,之前刘华清在海军就干过类似事,82年上任后,大抓装备论证机构,成立海军装备论证研究中心,合并研究所,调科技干部,半年就上马潜艇驱逐舰论证课题。到85年,成果拿奖,装备系列化。视察沈阳军区时,他把这经验带过来,督促军区清理辅助船只,腾兵员进院校培训,为新装备储备骨干。 视察的核心,就是那句掷地有声的话: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军队一定要加快步伐,加快改革,转变思想,加快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努力奋斗。刘华清在部队礼堂讲这番话时,官兵鼓掌经久不息。这话接地气,直戳军队当时瓶颈。90年头,国家经济调整,国防经费少,海军舰艇辅助船占61%,战斗艇性能低,航空兵一般机多特种少。刘华清早年视察军港,看到码头小艇破烂摆一堆,心里不是滋味,就决定清理整顿。83年海军党委全会专题研究,年内淘汰179艘老艇,之后四年又退役近800艘,节省维修费,泊位不那么挤。秦基伟作为总参谋长时,也管过全军装备,80年代协调引进西方导弹电子系统,提高驱逐舰潜艇水平。视察沈阳军区,他们把这些积累推到军区层面,强调区分轻重缓急,用有限经费搞主战装备。部队反馈好,减轻负担,官兵有精力抓训练。这不光是东北军区的事,全军都得跟上,变近岸防御为近海防御,中大型舰艇为主,不再大量小艇。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6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