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军方收到美国指示,宁可推翻小马科斯,也要阻止亲华派上台? 最近,菲律宾政坛可真有点炸锅。军方短短20天里三次出来澄清“美国支持政变”的传言,搞得吃瓜群众都不敢眨眼。 政变传说一茬接一茬,主角还都是当下最当红的几股势力:小马科斯政府、军方大佬、杜特尔特家族和背后的美国。 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说美国甚至愿意通过中情局撑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哪怕得把小马科斯从宝座上拉下来,也要防着亲华的杜特尔特家族重新上台。 这场大戏,台前幕后都是戏精。回头一看菲律宾几十年历史,这种剧情居然还真有点眼熟。 别看菲军方口口声声说自己忠于宪法、效忠小马科斯,说得比唱得还真。可三番五次出来澄清,已经说明一点:军心不稳,政坛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你要知道,菲律宾政变不是稀罕事。1986年,老马科斯被赶下台,2001年埃斯特拉达也被军队逼下的位置,那会儿的军方可比现在还要高调。 2003年Oakwood兵变更是让全世界见识了什么叫“低风险高频率”,菲军队的参与感那叫一个强。说到底,菲军队向来是政坛“裁判员+选手”两手抓,谁惹急了他们,分分钟整出大新闻。 这次政变传闻其实也不是空穴来风。小马科斯最近搞的养老金改革,直接动了军方的奶酪,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点不爽。 再叠加大米价格飙升、民生难题堆成山,底层老百姓的怨气都快冲破天花板。 军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外有美军基地扩张,内有经济压力,士气和忠诚度自然要打一折。政变的土壤本来就松软,这样的环境下,哪怕只是一阵风,东南亚的政治竹林也能刮出一地鸡毛。 把镜头拉远,美国在这台戏里绝对是幕后大老板。菲律宾可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关键棋子,南海风浪大,美国要想稳住自家的阵脚,就得死死握住马尼拉的方向盘。 美国历来对菲律宾政局有特殊情结,光是《加强防务合作协议》就能看出美方的小算盘:亲美政权必须稳,南海要做主角。 小马科斯上台后,虽然嘴上说要多元外交,实际还得给美国留点面子。可问题来了,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明显偏向中国,如果小马科斯被拉下马,亲华派上台可不是华盛顿愿意看到的结局。 美国一向喜欢幕后操盘。想当年在拉美、中东,中情局的“黑手”没少伸进别国政坛,政变、颠覆、情报渗透,套路几乎一成不变。 对比下前些年尼日尔的局势,美国那一套“先扶后推再止损”的老路,早就被国际社会摸得门清。 菲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和军方高层布劳纳都是老牌亲美人士,特奥多罗更是公开说过,南海问题还得靠美国撑腰。美国对这些“自己人”放心得很,但一旦形势逆转,美国的止损逻辑就是:必要时换马,不行就压一压,能拖一天算一天。 不过,明面上美国不方便直接插手,毕竟影响太大。更可能的路数,是靠情报、外交甚至经济手段,给菲军方上点压力,让他们自己“选边站队”。 如果民众抗议持续发酵,军队里再有人想要“自立门户”,美国的算盘就是,谁能保证菲美同盟,谁就是新台柱。直接出手的风险太高,搞点“润物细无声”的操作,才更符合美国一贯的手法。 小马科斯现在的处境,怎么看都带着点老马科斯的影子。经济问题一波接一波,防洪工程腐败案还把自家表弟送上了舆论的火山口。 民调跌到30%,这一数字在菲律宾本来就很危险。杜特尔特家族趁机搞大规模抗议,要求政府反腐,老百姓早就积怨已深。 菲政坛的家族联盟说变就变,前几年还是合作伙伴,现在直接翻脸成对头。经济撑不住,通胀率也高得离谱,老百姓日子太难过,政权基础自然跟着摇摇欲坠。 菲军队手里握着实权,一旦风向变了,政坛局势翻车只在一念之间。美国此时要是觉得小马科斯不听话,换个人上台再正常不过。 哪怕马科斯家族跟美国有历史渊源,关键时刻美国还是只认“现实利益”。如果小马科斯能稳住军心,那就得多花钱多让利,换来军队的忠诚。可这条路能走多久,谁心里都没底。 这场博弈,说到底还是老套路。菲律宾政坛的风浪,总是民意高涨和外部干预碰撞出的产物。军队在这里既是守门员,也是下场球员。 外部力量在关键节点上添油加醋,谁都不想白白错过影响南海局势的机会。美国、菲律宾、甚至中国,大家都清楚“棋盘”有多大,但每一步都得掂量分寸。历史还在重演,只是主角换了名字,剧情梗概却没怎么变。 放眼现在,菲律宾站在十字路口。政变传闻不是一时风声,而是复杂内外矛盾的集中爆发。军方最后选哪边,美国换不换牌,普通人能不能忍到底,这些都是变量。 政坛风浪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家务事,更像是大国角力中的一枚棋子。马科斯家族的命运,终究还是被大势裹挟着前行。
菲律宾大变天,二号人物小马科斯亲戚被赶下台,将迎来亲华总统。今年九月,菲律宾
【2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