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网贷发明者奉为“天才”,是对金融本质的最大误读。这种看似精妙的设计,实则是资本

以珊聊人啊 2025-09-27 06:03:11

将网贷发明者奉为“天才”,是对金融本质的最大误读。这种看似精妙的设计,实则是资本精准算计人性弱点的产物——用合法外衣包裹“永续盈利”陷阱,把普通人的困境转化为债权人的“永动机”。 网贷的“天才”假象,核心是利率差的极致利用。银行贷款年化约3%,遵循扶持实体经济的合理逻辑;而网贷卡在24%的“合法上限”,盈利效率陡增8倍。这个数字极具迷惑性:借1万元月息200元,短期看似“能承受”,可长期利滚利便显狰狞。普通工薪族借5万元,若按最低还款额偿还,可能十几年才能结清,利息甚至远超本金。“借得起,还不起”的设计,用低门槛的“即时满足”吸引用户,再以高利率“长期捆绑”,让借款人陷入“还款-续借”的循环,沦为持续供血的工具。 更可怕的是其“永续贷”逻辑。借款人无力偿还时,平台不会放弃债权,反而通过违约金、滞纳金叠加债务,1万元欠款数月内可能飙升至3万元。甚至推出“以贷养贷”,将人牢牢绑在债务链上。对债权人而言,逾期不是风险,而是利润增长点,每笔额外费用都是源源不断的收益。 这绝非金融创新,而是资本的无序收割。真正的金融创新应解决融资难题,而非利用普通人的焦虑与金融知识匮乏“下套”。当大学生为买电子产品、家庭为付医疗费陷入网贷深渊,我们看到的不是“天才设计”,而是征信受损、家庭矛盾等破碎的生活。 警惕“天才论调”,才是对金融本质的尊重——金融不应是碾压普通人的“永动机”,而需兼顾盈利与责任。

0 阅读:29
以珊聊人啊

以珊聊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