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冯德莱恩这个提议获得通过,她将名垂欧盟历史!她提议,废除欧盟外交决策全体一致原则。也就是说,她要动摇欧盟的基石,将欧盟连根拔起。看来,欧盟未来要悬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在尝试推动一项雄心勃勃的改革,旨在改变欧盟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决策的方式。 她提出,欧盟在重大决策时不再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而是采纳一种新的机制——“有效多数表决制”。 这项提案看起来富有创新精神,意图在欧盟的决策过程中打破僵局,让更多决议能够更迅速地通过。根据冯德莱恩的提案,任何决议只需获得至少15个成员国的支持,并且这些国家的总人口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5%,即可通过。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能够应对欧盟在外交、安全和对外政策方面的拖延与分歧。 冯德莱恩的提案背后隐藏着一系列深刻的问题。 欧盟这个原本就存在内部矛盾的多国联盟,试图用这种“有效多数”的方式绕开全体一致的要求,但问题在于,这种“多数”能否代表整个欧盟的共同意志,特别是在面临一些关键、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时,如何平衡不同成员国的利益依然是个挑战。 许多国家对于外交政策的方向存在深刻的分歧,尤其是在面对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关系时,如何确保少数国家的利益不被忽视,同时又能保证整个联盟的统一性,依然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种改革背后的另一个难题是,欧盟的决策过程本身就存在多层次的复杂性。长期以来,欧盟内的“全体一致”制度保证了每个成员国都能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大国主导的情况。 这种机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问题上,欧盟的决策效率变得极为低下。俄罗斯的入侵暴露了欧盟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无力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使得一些关键决策迟迟得不到执行。欧盟一直被批评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协调困难,效率低下。 在面对俄罗斯问题时,欧盟的行动几乎成了“拖延战”。 为了制裁俄罗斯,欧盟内部经历了长时间的争执与妥协,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使得方案总是无法快速达成。即便最终推出了方案,实施过程却屡屡因个别国家的反对而受到影响。 冯德莱恩推行的新机制如果成功,可能会使欧盟在未来能够更加高效地应对全球事务,尤其是面对外部压力时。 如何避免改革过程中出现新的分歧,并且保证这些改革能够提升整个联盟的凝聚力,而非进一步加剧内部的不满和对立,将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 现在,真正的悖论浮出水面了:要想废除“全体一致”原则,需要修改欧盟条约。而修改条约这件事,本身就需要所有成员国“全体一致”同意。 这简直是个完美的法律死循环,让改革从一开始就寸步难行。 如果真有人想强行“闯关”,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就算决议侥幸以多数票通过了,那些投了反对票的国家会乖乖执行吗?
欧盟对我们的承诺进行回应了!欧盟表示,我们做的仍不够!9月26日,根据法新社报道
【105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