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府宣布,9月24日菲律宾政府宣布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并考虑提高关税,以保

墨色山水情未了 2025-09-27 00:42:12

菲律宾政府宣布,9月24日菲律宾政府宣布可能延长大米进口禁令并考虑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农民利益。 9 月 24 日传来的消息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农业部长劳雷尔公开表示,政府正考虑延长大米进口禁令,还可能把关税提上去。这条才刚在 9 月 1 日生效的 60 天禁令,眼看就要迎来新的变数。 马科斯总统已经放了话,希望能把稻谷的农场价格抬到每公斤 16 至 17 比索,这个价格才能让农民真正赚到钱。要知道现在不少地方的收购价连 10 比索都不到,最低的地方甚至只有 8 比索,农民们只能举债维持生计,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可政策的转向来得有点突然。去年 7 月为了平抑零售米价,政府才刚把关税从 35% 降到 15%,敞开大门让外国大米进来。短短一年多,风向就彻底变了,从鼓励进口变成了限制进口。 这种摇摆背后全是无奈。去年城市消费者被高米价逼得怨声载道,开放进口成了救急的办法;现在农民们快扛不住了,禁令和高关税又成了保护盾。但这终究是短期办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菲律宾每年要进口近 478 万吨大米,光从越南就要买 356 万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太高,本土农业又没竞争力,政策只能在农民和消费者之间来回找平衡。 政策刚有风声,城市里的家庭已经开始犯愁。目前市场上大米零售价大概是每公斤 40 比索,对低收入家庭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负担。要是禁令真的延长、关税涨回 35%,米价肯定还要往上走。 菲律宾毕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这么大的进口量突然停下来,市场上的缺口很难补上。到时候农民的收购价可能上去了,但城市里的普通人买米要花更多钱,低收入群体说不定要跟着遭殃。政府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哪边照顾不好都可能引发不满。 这事儿还不只影响菲律宾自己,整个东南亚的大米市场都被搅动了。越南出口商说,原本要发往菲律宾的大米滞在港口,只能转卖到非洲,每吨价格硬生生少了 20 美元。 泰国的白米价格也受了冲击,5% 破碎率的白米已经跌到每吨 468 美元,创下了八年里的最低价。作为区域内的主要买家,菲律宾的政策一动,周边国家的米价跟着震荡。 其实菲律宾农业的难题早不是一天两天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靠农业吃饭,农业占 GDP 的 10%,可生产效率一直上不去。台风每年都来捣乱,把农田毁得一塌糊涂;土地分得太散,想搞规模化种植、用农机都难;仓库和加工厂也跟不上,粮食损耗特别严重。 政府不是没试过解决问题。2019 年出台的《大米关税法》里,专门设了基金每年投 100 亿比索搞农业现代化,一半的钱都用来补贴农机。 可实际执行下来,不少下发的农机根本不适合当地的地块,只能扔在库房里落灰。后来给农民发过现金补贴,也免费送过化肥,但这些都像贴膏药,治不好根本的毛病。 现在大家都在等 10 月中旬的消息,劳雷尔说具体政策细节要那时候才公布,怕提前说了会让贸易商趁机囤货炒作。可不管政策怎么定,都绕不开一个核心:农民要赚钱,消费者要吃得起米,这两条都得兼顾。 更关键的是长期问题。如果农业现代化一直推进不了,土地、设施、技术这些短板补不上,菲律宾还是得靠进口过日子。国际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国内的米价就跟着乱,政策只能在保护农民和安抚消费者之间反复摇摆。 这场关于大米的博弈里,没有绝对的赢家。农民盼着收购价涨起来,消费者怕米价太高吃不起,政府在中间找平衡,周边国家盯着政策动向。你觉得,菲律宾这次的政策调整,能真正解决问题吗?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墨色山水情未了

墨色山水情未了

墨色山水情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