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长宣布了 9月25 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其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中,超过8成的火力打击任务已由无人系统承担。 别洛乌索夫特意点出,无人系统的应用规模是“成倍增长”。这说明俄军已经把无人机当作核心打击力量来用了,打仗赢不赢,很大程度上就看无人机操控得好不好。所以俄军现在把完善无人系统的控制技术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会议上还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这些前沿科技怎么用在无人机上,摆明了是要把实战中积累的经验快速转化成更厉害的作战能力。 其实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上唱主角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不过现在的规模确实吓人。回想冲突刚开始的时候,双方还只是试探性地用无人机搞搞侦察、偶尔偷袭一下。但到了2025年,画风彻底变了,俄军动不动就发动五百架以上级别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 比如今年9月7日凌晨那次袭击,俄军一口气动用了810架自杀式无人机和诱饵装置,从八个方向扑向乌克兰目标。这种规模的袭击在2025年几乎成了家常便饭,9月2日那晚也出动了502架无人机。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靠数量碾压,就算乌克兰防空部队拼命拦截,总会有漏网之鱼突破防线。 无人机能这么受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俩字:便宜。一架乌克兰军队常用的FPV自杀式无人机大概400美元左右,而西方援助的一发北约标准155毫米炮弹,造价就得超过3000美元。这种成本上的巨大差异,使得无人机成了不是先进武器用不起,而是无人机更有性价比的典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早就看明白了这一点,在2023年底就宣布要生产100万架无人机,而俄罗斯这边也不含糊,每天就能生产大约4000架FPV无人机,相当于每小时有167架新无人机下线。 除了成本优势,无人机在战术上也极其灵活。它们不仅能执行侦察监视任务,还能直接发动攻击。俄军常用的“见证者”巡飞无人机,到2024年1月就已经向乌克兰目标发射了超过3940架。乌克兰这边也没闲着,他们的TB-2无人机虽然在高强度的防空火力下战果有限,但也曾成功打击过俄军的榴弹炮、坦克甚至防空系统。 更绝的是,双方都摸索出了一套诱饵消耗和导弹突袭的组合连招,先派一堆廉价的无人机当诱饵,引诱对方防空系统开机暴露位置,等对方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动用巡航导弹甚至高超音速导弹这类高端货进行致命一击。俄军就曾用这种套路,成功摧毁过美国援助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 随着无人机越用越熟练,俄乌双方都在不断升级战法。乌克兰搞起了星链引导无人机标记的精准战术,曾连续破坏俄军三座关键桥梁,导致俄军西部集群补给中断长达72小时。他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无人作战系统部队,连重型地面机器人都搬出来了,比如那个载重达2吨、能根据任务切换战斗和后勤模式的VATAG机器人。 俄罗斯则更加注重将无人机融入其传统的侦察打击综合体,通过无人机获取目标信息后,短短三到五分钟内就能引导炮兵进行精确打击。这种速度在传统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 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也彻底改变了战场形态,以前士兵们还需要面对面交火,现在更多时候是躲在屏幕后面操作无人机。一位军事评论员说得挺直白,现在作战能力不再受限于子弹射程,而是取决于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和可达范围。无人机已经能编排战斗队形,实现互联互通,并从单兵应用演进至战役层面,推动着武器装备、作战思想、理论、方法和体系的全面变革。 不过无人机也不是无敌的,双方都在拼命发展反无人机技术。俄军给前线班排部队大量配备反无人机枪和干扰器,旅级部队则装备了专门拦截小型无人机的48联装铠甲防空系统。乌克兰军方也承认,天空中的形势开始出现变化,俄军的防空火力对无人机的拦截效率显著提升。这就好比矛和盾的较量,无人机技术在进步,反无人机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回头看俄罗斯国防部长这个宣布,其实一点也不意外。俄乌冲突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无人机战争,已经深刻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约80%火力打击由无人系统完成这个数字,不仅反映了当前战场的现实,也预示着未来战争的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入,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作用只会更加重要。
普京终于发现了一个事情,俄军拉平上将,完全就是“乌克兰的大英雄”,这种人早就应该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