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兵出援俄,不是讲义气,是卖命换饭吃。 这年头,没有无缘无故的雪中送炭,尤其是涉及到真刀真枪派兵出国这种大事。朝鲜这回下注,赌上的可是自家子弟兵的性命,换回来的则是眼下最缺的粮食、能源,还有梦寐以求的军事技术,是一笔风险极高但可能收益也极高的买卖。 这一切的起点,是2024年6月普京时隔24年再访平壤,俩人签下的那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这份条约里最扎眼的一条就是,如果一方被一国或数国武装入侵并处于战争状态,另一方得立刻用一切手段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这话说得挺重,相当于给两国的军事合作上了硬保险。 当时乌克兰战场正僵持着,俄罗斯面对西方全方位的压力,急需帮手;而朝鲜呢,常年被制裁压得喘不过气,也急需找个能打破僵局的靠山。双方一拍即合,但都心照不宣,没把话完全说透。 条约签完没多久,风声就传出来了。到了2024年10月,韩国国情院最先跳出来说,朝鲜决定派兵了,而且是精锐的“暴风军团”,总人数可能达到1.2万。一开始俄朝双方还遮遮掩掩,朝鲜副外相说这是“国防省的事务”,外务省不直接参与;普京被问到时也只是打太极,说“如果有图像,那它们就反映了一些事情”。他们这么含糊,一方面是军事行动需要保密,另一方面也是怕国际社会反应太激烈。 但仗一打起来,就瞒不住了。2024年12月,战报开始流传出来,说朝鲜特种部队在库尔斯克州参战,表现凶悍。最夸张的一个说法是,朝军特种部队只用了两个半小时,就穿越雷区,干净利落地全歼了普列霍沃村的三百名乌克兰守军,一个俘虏都没要。这种打法,让看惯了消耗战的俄军都感觉开了眼界。 到了2025年4月底,朝鲜和俄罗斯才正式官宣,确认朝军参与了收复库尔斯克地区的作战,并且“胜利结束”。朝中社的声明说得冠冕堂皇,说这是履行条约义务,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普京也公开感谢了朝鲜军人的帮助。这说明,之前的试探和遮掩阶段过去了,双方觉得时机成熟,可以把这个既成事实摆上台面了。 朝鲜这么拼命,当然不是白干的。它看中的是实实在在的回报。首先就是粮食和能源,朝鲜国内缺粮缺油是老大难问题了,而俄罗斯正好是产粮和产油大国。有消息说,光是在2024年,俄罗斯就向朝鲜出口了超过1200吨面粉和1000吨玉米,这对稳定朝鲜国内粮价起了大作用。这就是救命粮,比什么空头支票都实在。 比粮食更诱人的是军事技术,朝鲜的常规武器老旧,一直想升级换代。它虽然拼命发展核导,但在卫星、高超音速武器、核潜艇这些高端领域,还得靠外援。俄罗斯手里正好有这些技术,而且因为被西方孤立,也愿意拿出来做交易。专家们普遍猜测,朝鲜用源源不断的常规弹药和兵力,换俄罗斯在导弹、卫星甚至核潜艇方面的技术支持。2024年10月31日朝鲜试射的那枚洲际弹道导弹,就被不少人怀疑里面可能有俄技术交流的影子。 还有一个不能明说但双方都懂的好处,就是地缘政治的靠山。朝鲜在半岛面对美日韩的军事压力,心里一直不踏实。现在通过出兵,把俄朝关系升级到“准同盟”甚至“血盟”的水平,万一将来半岛有事,俄罗斯出兵干预就成了一个可以期待的选项。 对俄罗斯来说,接收朝鲜兵也是一笔划算账。俄乌打成了消耗战,最缺的就是人力。俄罗斯虽然扩了军,但150万现役部队里,有超过一半约80万人陷在乌克兰战场,兵源紧张是明摆着的事。招募本国合同兵工资高,抚恤金更是天价,而用朝鲜兵,成本可能低得多。而且朝鲜士兵纪律性强,能吃苦,服从命令,用在库尔斯克这种次要方向清剿乌军,既能解放俄军精锐去主战场,又能减少俄军自身的伤亡数字,是一举多得。 说到底,朝鲜这次出兵,是一场在极端压力下进行的战略交换。朝鲜用士兵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国家生存急需的粮食、能源、技术和安全保障。俄罗斯则用自己相对富裕的资源和被西方封锁但仍具优势的技术,来换取战场上宝贵的有生力量,缓解兵力压力,并在东方战线牵制美国盟友。 这门生意里,没有浪漫的侠义精神,只有冷冰冰的利益计算。这笔买卖最终是赚是赔,不仅要看战场上的得失,更要看未来东北亚地缘博弈的走向。但眼下,朝鲜这步险棋,确实是走了出去。
突发!韩军向朝鲜船只开火,局势瞬间变得紧张。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26日,
【15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