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党建红映“夜话”暖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熊风

“小区停车位咋优化?”“商圈经营有啥政策支持?”“养老助餐能不能再近点?”近日,浉河区金牛山街道的夜晚格外热闹。从小区楼栋下的围坐恳谈,到公园凉亭里的文化畅想,再到商圈店铺中的政企对话,一场场“金牛夜话”在不同场景里温情开讲。这场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实践,正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口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效。

“夜话”升级,从“解小忧”到“谋大治”

“过去夜话会多是听居民说‘家里漏水’‘路灯不亮’,现在大家更愿意聊‘小区怎么改’‘社区怎么建’。”飨堂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赵华的话,道出了“金牛夜话”的理念之变。如今的“夜话”不再是单纯的“问题接收器”,而是党建引领下的“发展议事厅”。居民、社区干部、党员代表围坐一堂,针对水表改造、适老化建设、公共空间升级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把党的政策主张转化为一个个可落地的民生项目。

在周家山社区,“小区里的夜话会”聚焦治理重难点,居民提出的“电动车充电桩不足”“飞线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当场就与物业、电力部门达成解决方案;十里河社区“院落中的解忧会”更直接,针对通水保障、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短板,明确职能部门责任人和时间节点,让“急难愁盼”不再“等靠要”。从“解决个体诉求”到“共绘发展蓝图”,“金牛夜话”正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谋划”跨越。

场景破界,从“固定场”到“零距离”

“以前开大会要凑时间,现在在公园带娃就能聊社区文化,太方便了!”在华森社区的“公园畅想会”上,年轻妈妈李女士笑着说。为打破时间空间限制,金牛山街道把“金牛夜话”开到了群众“家门口”。老年居民聚集的休闲区,专聊养老助医;商圈商铺里,聚焦企业政策诉求;楼栋单元前,细谈邻里矛盾化解,“移动夜话会”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遇到电表加装、法律咨询等专业问题,“夜话”还会升级为“专题工作坊”。前不久,金鼎社区“楼栋暖情会”邀请律师、社工和养老专家,一起为老年居民设计适老化改造方案,从扶手安装到助餐点选址,每一项建议都贴合老人需求。华森社区更借“夜话”细化“百家宴”方案、培育文化队伍,让“社区活动为居民、居民演出为社区”的理念落地,“熟人社区”的温度在欢声笑语中愈发浓厚。

共治聚力,从“单打独斗”到“众人拾柴”

“以前社区干事像‘单打独斗’,现在有了‘治理联盟’,难题大家一起扛!”金牛山街道党建办工作人员介绍,街道以“金牛夜话”为纽带,构建起“党建引领、一核多元”的共治格局: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确保议事不偏离政策方向;党员双报到、楼栋长、志愿者组成“骨干队伍”,带动居民主动参与;律师事务所、社工机构、驻区单位等“外部力量”提供专业支持,甚至商圈商会也加入进来,为企业搭建政企沟通桥梁。

更关键的是,“夜话”形成了“收集、交办、督办、反馈”的闭环管理。金湖、和孝营社区对居民诉求建立动态台账,社区能解决的立即办,需上级协调的专人盯,办理结果定期回访;网格员、楼栋长提前排查邻里矛盾,把纠纷化解在“萌芽”。前不久,金牛社区“商圈连心会”收集到“商户招工难”问题,街道立刻对接人社部门开展专场招聘,商户们纷纷点赞“这样的‘夜话’接地气、真管用”。

如今,“金牛夜话”已成为金牛山街道宣传党的政策的“大讲堂”、汇集民智的“议事厅”、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这一党建特色品牌,让“夜话”更有温度、治理更有力度,在基层一线书写“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答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