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来一个

快乐小鼠 2025-09-26 15:26:18

越南不再让中国转让高铁技术,起初越南觉得各国都会抢着来修他们的高铁,所以想来一个 “一桃杀三士”,让几个国家斗来斗去,然后越南坐收渔翁之利。但是越南跑遍了全球,发现根本没人搭理他,就很是尴尬。

2023 年初,越南交通部在河内召开高铁项目推介会,邀请中、日、德、法四国企业代表参会。

会上越南官员放出狠话:“谁能给出最低成本、最全技术转让,谁就能拿下这条连接河内与胡志明市的高铁项目。”

这条全长 1570 公里的线路,被越南视为 “现代化象征”,计划投资 650 亿美元,越南打的算盘很精:

让四国企业互相压价,自己既能拿到低价,又能逼着对方交出核心技术,甚至幻想几年内就能实现高铁自主运营。

最先接触的是日本。

越南代表团在东京与 JR 东日本公司谈判时,直接提出 “技术转让要覆盖列车制造、信号系统、轨道铺设全环节”,还要求日本提供年利率 1% 的低息贷款,还款期延长至 40 年。

日本企业当场婉拒:“高铁核心技术是数十年研发的成果,只能提供部分施工技术支持,且贷款利率最低 3%,还款期不超过 20 年。”

更关键的是,日本要求越南必须采用日本标准,后续维护、零部件采购都得依赖日方,这意味着越南即便 “拿到技术”,也无法真正自主,谈判很快陷入僵局。

转头找德国西门子时,越南遭遇了更直接的拒绝。

西门子代表拿出一份清单,列出高铁建设的核心门槛:“越南现有铁路轨距混乱,70% 的线路还是米轨,要建标准轨高铁,得先花 10 年改造基础网络;而且越南缺乏专业工程师,仅信号系统调试就需要至少 500 名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这些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

对于技术转让,西门子明确表示 “只能转让轨道施工技术,列车核心部件和控制系统绝不外传”,还提出要与越南本土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德方控股 51%,越南想 “主导技术” 的念头彻底落空。

法国阿尔斯通的态度更谨慎。谈判中,法方提出 “分阶段合作” 方案:先建河内至海防的 100 公里示范段,投资 50 亿美元,越南需承担 30% 的资金,技术转让仅涉及基础运维。

可越南觉得 “示范段规模太小,技术给得太少”,坚持要直接启动全线建设,还要求法方把列车制造技术转移到越南本土工厂。

法方算了一笔账:在越南建列车工厂,仅设备投入就需要 20 亿美元,且越南缺乏产业链配套,零部件仍需从法国进口,成本反而更高,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最后轮到中国,越南的态度带着明显的 “压价” 心态。面对中国提出的 “全产业链合作” 方案 。

中国企业负责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同时帮助越南培训技术人员,在河内建维修基地,越南却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企业让利 10%,技术转让必须包含列车牵引系统、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代码,还得承诺 5 年内帮越南实现 90% 零部件国产化。”

中国代表当场指出:“牵引系统核心代码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且越南目前没有任何高铁产业链基础,5 年国产化根本不现实。”

更关键的是,越南仅愿意承担 20% 的项目资金,剩余 80% 希望中国提供无息贷款,这种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要求,让谈判最终无果而终。

越南没意识到,高铁建设不是 “买商品”,而是对国家综合实力的考验。

中国发展高铁前,用 20 多年完善普速铁路网络,培养了 20 万工程师和施工队伍,仅京沪高铁建设就积累了 100 多项专利;日本从 1964 年新干线开通,到掌握全套技术用了 30 年。

而越南呢?全国专业铁路工程师不足 2000 人,轨距标准化率不到 30%,2023 年财政收入仅 700 亿美元,却想一口吞下 650 亿美元的高铁项目,还奢望 “一步到位掌握核心技术”,完全脱离了自身实际。

2024 年中,越南交通部不得不宣布 “高铁项目暂缓推进”,理由是 “尚未找到合适的合作方”。

可明眼人都知道,不是没人搭理越南,而是越南的 “一桃杀三士” 策略本身就违背了高铁建设的规律 。

高端技术从不是 “讨价还价” 来的,而是靠长期积累、踏实投入换来的。

越南既不想付出时间成本,又不愿承担合理资金,还想凭空拿到核心技术,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注定让高铁梦沦为尴尬的泡影。

这件事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现代化没有捷径,尤其是高铁这种集技术、资金、管理于一体的高端项目,必须先打好基础 。

完善基础设施、培养专业人才、积累产业配套能力,再循序渐进推进。试图靠 “耍小聪明” 让各国互相内斗、自己坐收渔利,最终只会被现实狠狠上一课。 信源: 金融界——越南寻求中国支持发展高铁项目 越南不再接受中国转交高铁技术,最初越南认为——醉挽清风

0 阅读:43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