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东北抗战英雄,最后都官至何位了 第一位,马占山将军。马占山祖籍河北,生于吉林

无畏探险家 2025-09-26 15:02:48

五位东北抗战英雄,最后都官至何位了 第一位,马占山将军。马占山祖籍河北,生于吉林怀德,著名的抗日爱国将军。他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最早担任清军少长,后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军在老蒋不抵抗政策下逐渐退回关内,而马占山怀着保家卫国的极大责任感,各方奔走,组建兵力留在东北,勇敢的抵抗日本侵略者。面对日寇,马占山从不惧怕,并鼓舞部下勇敢抗日。1931年11月4日,1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作为借口,对中国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马占山率领全军和日寇大战三天两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史称江桥抗战。此役是中国军队在不抵抗政策下第一次大规模抵抗,也是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当西安事变后,马占山致电张学良,告诫他国难当头,勿杀害蒋介石,并在张扬发表的《对时局宣言》上签字。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占山曾受老蒋之命,率部配合傅作义部队进犯我军解放区,第一次与我军交战便大败,不久后就称病避居北平,并多次以养病为由拒绝为蒋打内战,之后在我党的号召下,配合傅作义和平解放了北平。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第二位,杨靖宇将军。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他是豫鄂皖苏区以及红军的主要创始人,同样也是东北抗联的主要创立者和领导者。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受命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在他多年经营下,抗日组织从小股的抗日游击队壮大为让日寇十分头疼的东北抗日联军。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以东北抗联司令部的名义揭露日军罪行,号召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抗联灵活多变的奇袭打得日军是措手不及,甚至听到杨靖宇的名字就害怕。恼羞成怒的日军开始集结军队,对抗联开始围剿。随后,杨靖宇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也亲率警卫旅与日军斡旋。然而,杨靖宇因为叛徒的出卖,只身与敌人周旋五昼夜后壮烈牺牲,时年35岁。日寇还残忍地对杨靖宇开膛破肚,却发现他的胃里只有不能消化的草根和棉絮,竟让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寇敬佩不已 第三位,赵尚志将军。赵尚志,热河朝阳人,东北抗联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还曾是黄埔军校第四期,作为东北抗联的灵魂人物,与杨靖宇将军并称为南杨北赵,形成南北交相呼应,一直都是关东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而在东北抗联的11个军中,赵尚志指挥的第三军最富突击精神,最能吃苦,远征人数最多,游击区域最大,声誉最为卓著。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活跃在松花江两岸,组织兵力对日军展开了游击战,多次打的日军魂不守舍,对赵尚志是又恨又怕。1936年,赵尚志任东北联军第三军军长,在他的指挥下,仅仅六个月就与日寇开展了数百次殊死搏斗。除了积极抗战,赵尚志还组织生产,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1942年,赵尚志在日本特务刘德山的监督下,率领抗联小分队前往袭击伪警察分所的途中,被刘德山偷袭,腹部中枪,虽将刘德山当场击毙,但却因行动不便,被事先埋伏的伪警抓住,并押送到伪军警署。在受审过程中,他宁死不屈,终因伤势过重,坚持8小时后便英勇就义,年仅34岁。 第四位,苏炳文将军。苏炳文,辽宁新民人,国军中将,同样也是抗日名将,早年进入奉军,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深受少帅张学良的赏识,成为东北军十五旅旅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在老蒋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下,逐渐被日本侵占。深怀爱国之心的苏炳文选择留在东北,并倾尽全部资源支援马占山抗日,成为东北抗击日军的骨干人员之一。之后在海拉尔,苏炳文就任黑龙江自卫军总司令,随后召开誓师大会,正式成为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并通电全国。而后,苏炳文又率领部下与松花江一带多次袭击日军,每每都是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视死如归。建国后,苏炳文定居北京,孝养老母,而后多次担任正职,为新中国出谋划策,1975年病逝于哈尔滨,终年84岁 第五位,东北抗联八女。她们分别是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以及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只有23岁,最小的王惠民也才13岁。正是这些看似柔弱的女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八女投江那个可歌可泣的故事。1938年以冷云为首的抗联八名女官兵为掩护部队转移,毅然放弃了渡河,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展开激战。这场巾帼之战中,他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自己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在毁掉枪械后,义无反顾地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伴随着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无畏探险家

无畏探险家

无畏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