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大德了!”上海一房东想以339万元的价格出售房屋,不料,却被中介压到了280万元,砍价近60万元,导致房东愤然离场,事后才知道这都是中介的“套路”,中介花钱雇人来看房子,通过变相压价一个月收50多套房,月收入超50万元,网友:买家卖家两头坑! “你这价格太高了,现在市场行情根本卖不到这个数。”房东听到中介劝说时并没有多想,只是觉得对方可能为了压价,话说得比较直白。可真正进入谈判环节后,事情的发展让他彻底傻眼。 中介在带“客户”看的过程中,不断让客户说出“嫌贵”“同类房源成交价低”的话语,逐步给房东制造心理压力。一次次谈话中,价格被一点点往下压,最终被中介硬生生压到280万元,直接缩水近60万元。 意识到问题的房东非常愤怒,当场拂袖而去。但等冷静下来仔细调查,才发现自己遭遇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套路。所谓“买家嫌贵”的声音,并非真实客户的反馈,而是中介花钱雇来的“托”。 这些人以潜在买家的身份反复出现,看房时故意挑毛病,提出价格过高、房子不值的说辞,让房东逐渐动摇。长此以往,房东就会形成“卖不掉”的心理暗示,从而接受中介提出的低价成交。 当事情被分享到了网上,有人感叹:“买卖双方两头坑,这缺的不是钱,是德。”也有人直言:“如果这种操作成为常态,整个市场秩序都会被扰乱。”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产交易中,类似的灰色操作并非孤例。有人遇到过虚假房源吸引客人,再临时换价;有人经历过成交后额外收费,理由五花八门;还有人因为信息不对称,买到价格远高于市场的房子。 这些行为都有一个共性:利用买卖双方对市场的不熟悉和对中介的依赖。 有人说中介故意虚构事实,诱使当事人作出不利决定,已经涉嫌欺诈。但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取证往往困难。中介雇佣“假买家”,双方只需口头约定,交易痕迹很难保留。即便房东察觉问题,维权过程也耗时耗力,所以大多数人最终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因此大家不要把全部信任交到中介手中,卖房前,应当自行对市场进行了解,对同类房源的成交情况有大致把握。带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比如买家过于一致的“压价口径”,就要提高警惕。 回到上海这位房东的遭遇,不难理解他的愤怒。辛辛苦苦打拼多年的积蓄,就寄托在这套房子上,本以为能卖个合理价格,改善生活条件,却差点被人为操纵的手段逼到亏损出售。 所以在面对巨额资产交易时,不仅要谨慎,还要多做功课。不要让不良中介的套路得逞,也不要把家庭未来轻易交到别人手里。 信息来源: 光明网丨中介雇人看房恶意砍价近60万,房东愤然离场!法律怎么看?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中介一席话,让我看懂了当前的楼市,也知晓了地产商楼盘销售的门道,居然是这样一种情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