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至25日,以“新十年、新征程”为主题的2025中国医药决策者峰会、中国创新药十年成就巡礼暨医药魔方十周年开放日在北京盛大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130余位医药领域专家学者、企业领袖、政策制定者和1000+参会人员齐聚一堂。会议在总结过去十年产业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并进一步厘清制约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重大生态系统性问题,助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为医药行业未来“新十年”发展擘画“新征程”蓝图。

新十年,创见未来
9月24日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星光熠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特聘顾问、DIA全球董事李自力以《从创新到信任: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竞争力构建之路》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江涛则详细地讲解了神经肿瘤新药研发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转化面临的困境,以及近年来实现的突破。

本次峰会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中关村FIC创新药全球战略联盟(ZFIC)首次亮相。该联盟以“解决FIC新药融资难、出海难困境;呼吁并推动鼓励FIC新药的政策环境”为使命,期望汇聚产业核心力量,打通FIC创新药的“融资-研发-支付-出海”全场景链条,助力FIC创新药企业破解发展困局,促进创新药产业生态完善,推动中国从“创新跟随者”向“创新策源地”的国际地位跃升。
医药魔方创始人、董事长周立运作为联盟筹备组代表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创新药在过去十年取得了很多成就。其中,截止2024年年底中国创新药进入临床阶段的数量已经排在全球第一位,未来可期。接下来,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会走向FIC阶段。成立FIC创新药全球战略联盟是希望可以构建一个全球化的FIC赋能平台,打通关键资源及市场瓶颈,推动北京乃至中国原创新药从研发到国际合作及价值实现的全链条发展,让中国的创新药更好地惠及全球患者。
在以“中国FIC创新药:从量变到质变”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来自高校、医院、药企的嘉宾共同探讨了对FIC创新药的定义,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药企业适合做的FIC创新药。对于FIC创新药的来源,各位嘉宾也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分享了转化经验,并畅谈了对更好地释放创新药价值的方式及未来。
通过一次次头对头研究的胜利,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面对这一未来十年的“主战场”,中国创新药又将如何赢得更多的胜利?在此圆桌论坛上,多位药企嘉宾结合自家产品分享了当初选择头对头研究背后的考量及若被选为头对头PK对象的应对策略。
投资成长,商业及国际化破局
9月24日下午,四个平行分论坛同步开展,分别围绕“中国创新药投资与回报”、“中国Biotech成长与进阶”、“创新药商业化破与立”、“中国创新药国际化突围”四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呈现了一场思想碰撞的盛宴。

“中国创新药投资与回报”分论坛中,四场主题演讲和两场圆桌讨论亮点纷呈。嘉宾们分别围绕“生物医药行业资本路径的十年变迁”、“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中的资本角色进化”、“中国Pharma并购Biotech的战略破冰与产业升级”及“医药并购新时代的资本策略”等话题展开论述,结合政策导向、市场动态与产业实践,解读生物医药企业IPO路径、资本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转变,以及企业并购的战略价值与资本运作方式,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沿视角,也为投资机构与企业提供了实操参考。
“中国Biotech成长与进阶”分论坛则直击Biotech成长痛点,聚焦企业发展核心关切,引发深度思辨。嘉宾分别以“同靶点创新药的差异化立项和临床开发策略”、“Biotech管线策略:穿越逆境,聚势致远”、“中国Biotech开发FIC新药思考”、“Biotech的战略抉择与定力”为主题,结合行业实践,从药物研发立项、管线布局、FIC创新突破到战略定力维系等维度,剖析Biotech在研发与运营中的核心策略,为企业穿越行业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方法论支持。并共同探讨了Biotech找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创新药行业的发展变化对Biotech的启示。
“创新药商业化破与立”分论坛通过多场主题演讲与圆桌讨论,深度剖析了支付端创新、营销生态演变及全渠道战略布局,为创新药行业破解商业化难题提供方向指引。嘉宾分别以“创新药支付端破局——多层次医疗保障与商保创新”、“创新药商业环境剧变下的销售增长策略”、“协同共融:创新药多元支付生态构建与未来展望”为主题,从支付体系完善、销售策略调整、多元生态搭建三个维度,解读创新药在医保与商保协同下的支付破局思路,以及商业环境变化中的增长方法论,为后续讨论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圆桌嘉宾则重点剖析了商保构建多元支付需解决的产品设计、供应链联动、医保商保衔接等问题,同时探讨“双目录”下药企的选择与对商业化的期待,并分享了创新药生命周期的全渠道战略布局经验。
“中国创新药国际化突围”分论坛中演讲嘉宾分别以“中国创新药国际化进阶之路”“加速申报与生产:从生产工艺视角看中国创新药高效出海”为核心,前者梳理创新药国际化的整体进阶方向,后者从生产工艺优化、申报效率提升的实操层面,给出高效出海的技术与流程支持方案,为后续深度讨论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圆桌讨论嘉宾则围绕成功国际化药企的能力特征,剖析了中国药企需突破的全球临床开发、海外商业化等瓶颈,同时探讨立项阶段融入全球化思维的方法、中国资源优势的利用路径,以及不同企业的国际化路径选择逻辑。

“中国创新药十年荣耀”榜单揭晓是本次峰会的另一大亮点,旨在表彰过去十年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中国创新药产业升级发挥出推动与引领作用的优秀公司、机构和重大创新成果,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下一个十年确立榜样。
榜单下设“行业引领生物医药园区”、“行业引领投资机构”、“行业引领CRO公司”、“行业引领CDMO公司”、“行业引领Biotech公司”、“行业引领制药企业”、“行业引领跨国药企”、“行业引领创新药品”等8大荣誉奖项。
智领未来,开启新征程
9月25日的议程聚焦行业赋能及未来发展,通过主论坛和四大分论坛进一步探讨了数据、智能等为医药行业发展带来的多种可能。

上午的“新征程,智领未来”主论坛聚焦医药行业前沿趋势与发展脉络,多维度剖析行业变革与机遇。“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医药发展”与“生物医药智能体:药物研发新范式”两场演讲,深入探讨了前沿技术对医药研发的革新作用,为突破传统研发瓶颈、提升研发效率提供了新思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创新药产业:十年回顾与展望”梳理了中国创新药产业十年发展历程与成就,展望了全球竞争格局下的发展方向;“从改革破局到行业升级:中国创新药注册审评十年演进”则聚焦政策层面,解析注册审评改革如何为行业升级保驾护航;“全球创新药临床试验十年趋势洞察”通过分析全球临床试验数据,为行业精准把握研发方向提供参考。此外,由医药魔方与拜耳Co.Lab联合撰写的“中国生物医药BD交易洞察报告”还针对行业中的BD交易热潮现象展开解读,为企业资源整合与合作发展提供借鉴。
下午四场分论坛的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同样十分精彩。

“数智化决策:AI激活医药行业创新动能”分论坛聚焦AI在医药领域的落地实践与前景探讨。主题报告环节,企业案例与技术突破亮点纷呈:医药魔方分享“AI探索旅途”,展现从内部效率提升到赋能全行业的进阶路径;复星医药聚焦“AI辅助管线决策探索”,为药企研发决策提供智能化实践参考;另有报告围绕“AI驱动新药研发:药物递送的智能革命”,揭示AI对药物递送技术的革新潜力;“AI赋能医药决策的应用原则——精准数据+精准场景”则从方法论层面,明确AI落地的核心前提。在“数据+AI如何赋能医药全生命周期场景?”主题圆桌讨论中,嘉宾们分享了各自的探索经历,认为AI有望突破传统瓶颈,实现医药全链条的智能化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研发决策:从靶点选择到临床验证的价值贯通”分论坛则聚焦临床开发核心环节。主题演讲中,行业专家从多维度输出前沿洞见:“敏捷创新应对全球竞争:覆盖研发全流程的立项方案”提出以灵活创新模式适配全球竞争,为研发立项提供全流程策略支持;“创新提效:TrialiCube数据助力临床开发调研决策”强调数据工具对临床调研与决策的赋能作用,为提升临床开发效率提供实践路径;“下一代创新药全球研发趋势分析”与“全球肿瘤标准疗法未来趋势分析”则分别从行业整体与细分领域出发,梳理全球研发方向与肿瘤疗法演进脉络,为企业布局提供趋势参考。圆桌讨论以“破局临床开发:效率、质量与监管要求的战略平衡”为核心,围绕临床开发关键痛点展开热烈交流,为行业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战略平衡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实践参考。“商业化决策:数据指引正确的营销策略”分论坛将话题进一步延伸至创新药商业化关键环节,从历程回顾、模式创新到渠道突破,构建起完整的产业落地探讨体系。主题演讲中,嘉宾们多维度解码商业化核心命题:“从研发突破到价值兑现:中国创新药商业化十年回顾与展望”系统梳理十年发展脉络,剖析价值转化的经验与挑战;“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药商业化模式:从药品到整体解决方案”提出模式升级方向,强调从单一的产品供给转向全周期健康服务;“零售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及减重市场新洞察”、“医药新零售与轻营销”及“赋能一线,洞见增长:品牌药店推广的数字化新路径”聚焦终端市场动态,为企业把握消费需求与细分赛道机会提供参考;“洞察先机,精准破局:生命科学行业销售激励趋势分享”则从运营层面,探讨销售激励机制如何适配行业变化,助力商业化效率提升。
“投资BD决策:融入医疗健康投资交易新生态”分论坛则聚焦医药产业的资本运作与BD合作领域,从投融资趋势到企业实操策略,构建起资本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探讨框架。主题报告环节中,嘉宾们从多维度解析资本视角下的行业机遇:“从资本驱动到价值创造:中国创新药投融资十年全景透视”系统梳理十年投融资变迁,揭示行业从“资本热捧”向“价值导向”的转型逻辑;“中国医疗器械投融资趋势与国产替代机遇”聚焦器械赛道,剖析投融资热点与国产替代的核心突破方向;“中国医疗大健康赛道投资机遇及未来展望”则拓宽视野,预判大健康领域的细分赛道潜力;“中国License-out交易趋势及热门赛道BD出海预测”针对性解读出海关键,为企业布局国际化BD提供趋势参考。圆桌讨论以“Biotech如何撬动资源,更快做成BD?”为核心,探讨了BD与公司战略的关系、如何最大化利用外部资源、BD交易稳定与灵活性,以及BD与NewCo等模式的抉择等行业十分关注的话题,为企业通过BD撬动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径与行业参考。
本次为期两天的峰会通过丰富的议程设置和深度的思想交流,不仅总结了中国创新药产业“过去十年”的发展成就,更明确了未来“新十年”的发展方向,为行业开启“新征程”注入了强劲动力。2025年8月1日(中国·北京)—炎症性肠病(IBD)规范化诊疗项目在京召开项目筹备工作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及众多领域内专家出席工作会并给予宝贵意见。
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常见症状有便血、腹泻、腹痛等,其高误诊率、长期治疗负担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深远影响,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管理的重要挑战。IBD疾病负担的持续攀升,不仅是医疗行业需要应对的挑战,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IBD规范化诊疗项目,以全面提升我国IBD诊疗与管理水平为核心目标,与将慢性病管理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健康中国2030”高度契合,为终身随访的IBD患者探索规范化的管理路径。筹备会上,消化病学及IBD领域的众多权威专家学者围绕IBD规范化诊疗、学科建设、能力提升等关键议题展开讨论,持续推动临床诊疗质量迭代升级,共建肠道健康新生态。陈旻湖教授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协作,推动专科人才培养与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规范、更便捷的诊疗服务,真正从科学管理中获益。”
武田中国高度重视患者的健康福祉。作为公益支持单位,武田中国代理总裁刘燕表示:面对IBD这一复杂慢性疾病,武田始终坚持长期投入,不断在药物创新、医生赋能、患者管理和数字化诊疗路径等多个层面积极探索,助力推进更加规范、可持续的诊疗体系。我们希望通过与各方携手,真正把规范化落到实处,让更多IBD患者从中受益,也持续践行我们对患者健康的长期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