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养老待遇差15-25倍,专家建议逐步将农民养老金提至每月千元 最近,农民养老金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多位专家建议未来五年把农民每月养老金从一两百元逐步提到1000元。这事戳中了很多人的心,毕竟城乡养老差得有点多,今天咱们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组数据,2025年农村60岁以上老人超1.2亿,但他们每月领的养老金平均才240元。对比一下,城镇职工平均能拿32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更有6000元以上,差了15到25倍。不少农村老人每月就领100来块,买完降压药,吃饭都紧巴巴,70多岁还得扛着锄头下地,就为了添口饭钱。这养老待遇的差距,确实得好好解决。 在最近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专家说,想让中央财政牵头五年内把农民养老金提到每月1000元。他算过账,这么做能让农民敢花钱,打破“钱少不敢花”的循环,还能激活差不多10万亿美元的内需市场,对人民币走向世界也有好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想得更细,给了个“三步走”的法子:1-2年先涨到400元,3年内到600元,差不多够农村低保的水平,5年就奔着1000元去。钱从哪儿来?他说可以从国有资本里划一部分到社保,也能试试把土地的收益转成养老金。 支持涨钱的人说得在理:这是给农民的“历史补偿”。从1949年到2006年,农民交了57年公粮、48年农业税,还有“三提五统”,靠着“工农业剪刀差”帮国家搞工业化;修水利、搞基建,不少农民都是义务出工,打下了城镇化的底子,现在国家发展好了,该让他们享享福。 而且涨养老金是双赢。农民拿到钱就愿意花,每多1元养老金,能带动3.5元的消费。专家估摸着每年多投1万亿元,能拉动1.2万亿元的GDP增长。对农村家庭来说,老人养老金够花了,子女赡养压力也小了,家里矛盾都能少点。 但这事也不是没难题,最头疼的是钱从哪来。全国约1.7亿农村老人,要是每月都拿1000元,一年得多花1.56到1.66万亿元,占2025年财政总收入的7.6%,不是小数目。像湖北现在基础养老金才167元,中西部不少地方财政紧,真有点扛不住。 还有人担心公平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差不多90%靠财政补贴,但城镇职工是多缴多得,要是光给农民涨基础养老金,不调整制度,可能有人觉得缴不缴社保差别不大,就没积极性缴费了。也有声音说,不如先给过高的养老金设个上限,再补贴农民。 这事网友都说是良心建议。每月100元只够买降压药,70岁还下地。有句话说得好:“养老差距就是文明的尺子”,农民把国家喂饱了,让他们晚年有尊严,才是真的公平。 把农民养老金提到1000元既是对得起农民过去的付出,也能让农村消费活起来,还能补城乡公平的短板。虽然钱和制度衔接是难题,但只要多找钱、慢慢涨、做好配套,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让农村老人也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共享发展的好处才是大家盼望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说了,会接着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涨。
郑文明:提高现在60岁以上的农民养老金问题已刻不容缓提高现在60岁以上曾经为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