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想写一直没来得及写的小鹏 VLA 今天补上。
先说一个背景,小鹏在 G7 Ultra 首次 ota 的时候,推送了 vla 版智驾,当时短暂上了 vla 思维链显示卡片,然后小鹏官方又取消了这个。
首先我个人其实非常赞同,在前段时间我们也体验了 vla 版本的 ngp,在写在这个文本的时间,我个人写了一段话: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你需要做的,就是忘记 vla、端到端、大模型、算力,专注在你能体验到的产品价值上。
辅助驾驶到了今天,已经变成了一个蛋壳上雕花的细功夫了,各家的能力,都藏在了产品体验的细节里。』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到了今天这个时间点,技术更多应该是工程师的事,用户专注到体验上其实是对自己最大的权益保障。
事实上,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是出于工作需要,你很难去自仔细辨别卡片信息,因此取消其实没啥问题。
在实际的体验里,小鹏 vla 的体验如何呢?
先说一个我个人的结论,这是一套体验非常好的系统,车控细节还可以继续优化,但整体系统的安全性、应用舒适性、极场景通过性 都非常好。
几个点:
1、车控细节还可以优化,这个乍一听好像是车控是不是不够,但其实不是,如果之前端到端的车控体验,行业里是 80 分,小鹏目前可以做到 95 分。
属于偶然有不舒适的急刹、点刹,而且在真实场景里的表现是,被外车压迫的状态下才会出现。
2、这次横向的绕行会更强,很明显小鹏团队是对横向的输出结果做了特定优化,相比于纵向横向是要更复杂点。
3、空间通行能力变得更强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体感问题,我觉得这次 vla 小鹏的感知稳定性更高了,感知的准确性、精度都如此。
所以它可以在一个极狭小空间里去探索可通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