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组织怎么别被淘汰,还能越活越好? 前两天,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搞了个

惜天评国际 2025-09-25 17:42:31

在AI时代,组织怎么别被淘汰,还能越活越好? 前两天,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搞了个组织管理论坛,主题叫“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在一起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听着像鸡汤,其实讲的是正经大事:在AI时代,组织怎么别被淘汰,还能越活越好? 你可能觉得,AI嘛,不就是写写代码、画画图、回回邮件?但问题是,现在AI进步太快了,快到什么程度?“周级迭代”——意思是一周一个样,比你换手机还勤。可公司呢?很多还是老一套:层层审批、计划定死、年底考核……这节奏,别说追AI了,连隔壁王阿姨跳广场舞都跟不上。 所以啊,人和机器得搭伙过日子,不能你干你的,我干我的。阿里云提出一个词,叫“超级组织”。听上去挺玄乎,其实就是:让公司像生物一样会呼吸、会学习、会进化。 先说人。过去我们总说“专才”,比如你是程序员,就只管敲代码;你是销售,就只管卖货。但现在不行了。AI一上手,好多重复工作它包了,那你得干啥?得当“全栈人才”——啥都懂点,能跨行合作,还会自己学新东西。阿里云管这叫“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模型”。什么意思?就像训练ChatGPT,你得不断输入知识、接受反馈、自我调整,最后“智能涌现”,突然开窍了!他们内部有人用AI写代码,效率直接翻倍;以前翻译一份文档要半个月,现在一天搞定。你说神不神奇? 但这不是让AI抢饭碗,而是让它当你的“助理天团”。论坛上有嘉宾分享,她给自己配了三个AI助理:一个盯行业新闻,一个看员工情绪,一个帮她做决策。以前一个月才能摸清的事儿,现在实时就能知道。她说得好:“AI不是替代你,是放大你。”就像你有了望远镜,看得更远了,但方向还得你自己定。 再说组织。传统公司像一台老式打印机,指令下来,咔咔打印,出错了就得重启。而未来的公司,得像人体一样:有神经系统传递信息,有免疫系统应对风险,还得能长新细胞。阿里云给这系统起了个名字叫CRD,听着像密码,其实就是一套能让组织自己“感知—决策—行动—学习—进化”的机制。 举个例子,以前招人,HR大海捞针,简历看到眼花。现在呢?系统自动分析任务需要啥技能,再看看公司里谁有潜力、谁想挑战,直接把机会推给人。这叫“智能供血系统”,人才在哪,血液就流到哪,别让能干的人闲着,也别让需要帮助的人憋着。 还有绩效考核。过去一年评一次,老板拍脑袋打分。现在AI帮你记录日常表现,项目进展、协作情况、创新点子全都留痕。管理者能随时给反馈,员工也能及时调整。这就跟打游戏似的,一边玩一边升级。 最有趣的是他们的“战场即大学”理念。意思是: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培训。新人进来,不是光听课,而是直接上项目,边干边学。阿里云管培生的培养路径,被他们比作训练AI大模型:集训轮岗是“预训练”,师傅带教是“微调”,实战打单就是“强化学习”。打赢一场仗,经验值+100,勋章到手,成长飞快!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文化。技术再牛,人心散了也不行。阿里云特别强调“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他们讲了个故事:有个团队去义乌服务小商户,客户一开始根本不信,觉得大公司净忽悠。但他们没放弃,一遍遍沟通,帮人家解决问题,最后硬是靠真诚打动了客户。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不是KPI驱动,而是使命驱动。 还有个金句让我印象深刻:“你天天见自己单位的人,是做不出事的。” 这是谁说的?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他提醒大家:创新往往来自跨界。就像深度学习之父Hinton,原来是搞心理学的。所以得多交流,多碰撞,云栖大会这样的平台,就是让大家“跟外面人搞在一起”,火花就这么来的。 最后,他们提出一个观点特别重要:未来的赢家,不是用AI最多的公司,而是跟AI一起进化的公司。 就像当年蒸汽机发明后,并没有立刻带来工业革命,真正起作用的是“工厂制”这种新组织形式。今天AI是新引擎,我们也得造个新车厢,不然再强的动力也跑不起来。 所以你看,AI时代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组织的灵活性、人的创造力和文化的凝聚力。科技的终点不是冷冰冰的代码,而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正如一位专家所说:“AI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能运算万物,更在于它有能力呵护人间烟火。” 总结一下:AI来了,别慌。公司要从“机器”变成“生命体”,个人要从“螺丝钉”变成“全能选手”,大家一起在试错中成长,在协作中进化。记住那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只要我们愿意改变,未来一定属于那些敢和AI共舞的人。

0 阅读:0
惜天评国际

惜天评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