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的早晨本来应该是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三三两两走进现场开始一天忙碌的时候

律便利小店 2025-09-25 17:36:26

特拉维夫的早晨本来应该是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三三两两走进现场开始一天忙碌的时候,可这一天却有些不一样。 一些中国工人站在工地门口,发现门锁着,警察围得密不透风,不让靠近。与此同时,在耶路撒冷老城,一个在街边摆摊的中国小商贩却被警察制住,手铐一戴,货物也被装走。 这两件事几乎在同一时间里发生,表面看是个别执法,但放在一起看,难免让人多想:以色列是不是开始对中国务工人员动手了? 这几年,中国劳务输出在全球多个地区都存在,以色列也是其中之一。根据以色列与中国早前签署的双边协议,中国工人主要从事建筑、农业等行业,合法劳务人员数量在可控范围之内。 中以双方在劳务合作上一直保持良好沟通,中方也多次强调保障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但近期发生的这一连串事件,确实让不少人感到不安。 一方面是因为时间点太集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动作太直接,不像是个别执法那样简单。先说耶路撒冷的街头事件。 根据以色列本地媒体的报道,警方是在“例行执法”中发现这名中国摊贩“无证经营”,所以进行了处理。 但问题是,以色列街头小贩多的是,执法也不是头一次,为什么偏偏是中国人被控制,还引发围观? 更让人疑惑的是,现场并没有进一步说明摊贩是否违反移民法,还是仅仅违反了城市管理条例。这种模糊处理,恰恰让人觉得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而工地那边的情况就更耐人寻味。一些工人反映,原本在合同期内的项目突然喊停,雇主也联系不上,取而代之的是警察封门。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此前以色列国内关于“减少外籍劳工依赖”的政策讨论。尤其是今年中旬,以色列内政部曾透露要“清理非法外籍劳工”,配合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整体策略。 这种表态虽然没有点名具体国家,但外界普遍认为这可能波及到部分持合法签证但超范围工作的人员。 事实上,以色列目前面临的局势相当复杂。一方面是加沙地带冲突持续,国内安全问题紧张;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在战争状态下承压严重,民众对工作机会的竞争也变得更为敏感。 一些右翼政党甚至公开呼吁“优先本国工人”,减少对外籍劳工的依赖。在这样的背景下,把矛头指向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人数相对集中的群体,并不稀奇。 这时候即便是合法合规的中国工人,也可能被当成“临时调整”的对象。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操作对以色列本身也不见得是个好事。 要知道,中国工人在以色列的建筑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效率高、纪律好、稳定性强,是很多承包商首选。 如果一刀切地清退,势必会影响到工程进度,甚至影响到中以之间的务实合作氛围。而且,当前中以关系整体处在一个平稳中略有进展的阶段。 贸然对中国务工人员动“硬手”,很容易引发中方的不满,哪怕不是官方层面,舆论也会迅速发酵。 国际背景来看,这种对外劳工政策的收紧,并不是以色列独有的现象。 近期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对外籍劳工问题重新审视,尤其是在本国就业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政策收紧是普遍趋势。 但如何在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考验各国执政智慧的关键。而对于中国来说,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提升工人自身法律意识、以及推动劳务输出结构优化,也许是应对类似问题的长远之策。 所以说,这次的“清退疑云”背后,并不只是几个工人和一个摊贩的故事,而是牵动了中以之间、甚至更广范围内的多层关系。眼下最重要的,还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避免误解扩大。 至于以色列是否真的要“驱逐所有中国务工人员”,目前并没有明确信号,但这场风波显然还远未结束。   参考资料:连线以色列中国工人:工地现已停工 务工7年经历多次冲突 2025-06-17 19:17·封面新闻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