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朝代———秦朝 一、王朝建立:终结分裂的大一统开端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 - 公元前 221 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战乱频繁。秦国经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成为战国末期最强大的诸侯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 统一过程: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自公元前 230 年起,历时 10 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 221 年完成统一大业,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 秦朝。 二、核心统治措施:构建大一统制度框架 (一)政治: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中央官制:首创 “皇帝” 称号,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设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分工协作又相互牵制,九卿分管国家具体事务,奠定了古代中央官制的雏形。 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余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打破了贵族世袭统治,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二)经济与文化:统一标准巩固认同 经济统一: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为全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标准),促进了各地商品流通与经济交流。 文化统一:以秦国的小篆为全国标准文字,后推行更简便的隶书,解决了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的问题,强化了文化认同。 (三)军事与工程:维护统一与民生 北御匈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 南拓疆土:征服岭南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开灵渠(连接湘江与漓江),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联系。 交通建设: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直道,统一车轨宽度,提升了全国交通通达性。 三、历史意义与局限 核心意义: 首次实现中国历史上真正的 “大一统”,结束了数百年分裂战乱,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政治架构,被后世王朝沿用两千余年,深刻塑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格局。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举措,强化了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凝聚力,为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局限: 秦朝统治过于严苛,赋役繁重、刑罚残酷(如 “焚书坑儒” 压制思想),引发社会矛盾激化。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病逝后,秦二世胡亥继位,统治更加残暴,最终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 209 年),公元前 207 年秦朝灭亡,成为中国历史上 “短命而亡” 的大一统王朝。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4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