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决定加入“战局”,一夜间与中国签署15笔大单,特朗普再不作出调整,将会丧失“红脖子”支持! 日前,阿根廷政府决定出台临时收税措施,正式取消了本国的谷物出口关税,以便增强阿根廷大豆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算是正式加入了对中国大豆等农产品市场的争夺之中,想要赶在中美达成新贸易协议前,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中国作为全球近60%大豆的进口国,是实打实的“市场老大”,谁能拿到中国订单,谁就攥住了农业出口的命脉。过去美国一直占着这个便宜,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额还高达128亿美元,中国更是美国大豆、棉花的第一大出口市场,51.7%的美国大豆都销往中国。 那些靠着大豆、玉米过日子的美国中西部农民,也就是特朗普最依赖的“红脖子”群体,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了生计的根基。 可特朗普政府偏要在经贸关系上折腾,一边对中国产品加征高额关税,一边又没能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里的农产品贸易承诺,等于亲手给自家农民的饭碗挖了坑。 就在美国自己把路走窄的时候,阿根廷看准时机递上了橄榄枝。为了抢在中美新贸易协议落地前占得先机,阿根廷直接出台狠招——10月31日前暂时取消谷物和肉类等农产品出口预扣税,等于给大豆等核心产品贴上了“降价促销”的标签。 这招太致命了,农产品贸易里价格优势往往能直接决定订单流向,而阿根廷本身就是全球重要的大豆产区,取消出口关税后,其价格竞争力瞬间碾压了还带着各种政策成本的美国大豆。 阿根廷趁热打铁和中国签下15笔大单,这根本不是简单的贸易合作,而是精准卡位,把美国空出来的市场份额直接攥在了手里。虽说具体金额没完全公开,但参考不久前中阿农业合作交流会单场78亿元的签约规模,这批订单足以让美国豆农心惊肉跳。 眼下正是美国大豆的收获季,可中国的订单却至今为零,要知道往年这个时候,美国对华大豆销量早该完成全年的三分之一了。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这些核心产区的豆农彻底慌了,他们的大豆产量占全美一半,现在粮仓都堆不下了,北达科他州的企业只能赶建临时仓库,可这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卖不出去就是亏损。 更惨的是成本,种子、化肥、机械的价格还在高位,大豆价格却比2022年跌了40%,玉米跌了50%,农民连续三年面临负利润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亏损,而是“席卷美国农村的经济危机”。 美联储的调查显示,农场收入和信贷状况持续恶化,年轻农户连资产缓冲都没有,破产数量去年就涨了55%,甚至有农民因为走投无路选择自杀,自杀率比其他人群还高。 这些农民可不是普通选民,他们是特朗普的“基本盘”。“红脖子”群体之所以支持特朗普,原本就盼着他能带来经济实惠,可现在关税成了“千刀万剐的痛苦”,中国订单丢了,补贴又远水救不了近火——特朗普承诺的600亿美元农业援助要到2026年才落实,债权人根本等不起。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已经急得公开喊话,说“美国大豆种植户无法承受与最大客户之间长期的贸易争端”,甚至警告农场破产和自杀现象会加剧。连伊利诺伊州农业局主席都直言,最担心那些没家底的农户,这背后可是无数个家庭的选票。 特朗普不是没动作,他让财长贝森特放话要给阿根廷“大规模有力”的金融支持,又是本币互换又是买债券,看似是帮阿根廷稳定经济,实则是想拉拢米莱政府别跟美国抢中国市场,毕竟米莱一直被美国保守派视作“自己人”。 可这招根本没用,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就是为了赚美元稳汇率,中国市场的诱惑力远比美国的援助实在,况且美国援助还绑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阿根廷根本不会真的放弃眼前的肥肉。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还在违反中美经贸协议,一边要求中国扩大采购,一边又加严出口管制、加码制裁,这种双重标准让中国根本没法信任,新贸易协议迟迟谈不拢,等于给了阿根廷更多抢市场的时间。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阿根廷已经靠着零关税和大单站稳了脚跟,中国找替代供应商远比美国开拓新市场容易得多——巴西已经抢走了不少份额,阿根廷再插一脚,美国大豆想赢回中国市场难上加难。 而“红脖子”们的耐心是有限的,他们管不了什么地缘政治,只知道自己的拖拉机快加不起油,粮仓里的大豆要烂掉,如果特朗普再不调整对华贸易政策,不赶紧把中国订单抢回来,等这些农民的怨气彻底爆发,2024年靠“红脖子”赢下的选票,下次可能就变成送他下台的“催命符”。
新加坡媒体:中国似乎已经放弃和平解决中美矛盾的想法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23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