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还有话说吗?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

万事浮华 2025-09-25 10:44:12

国际奥委还有话说吗?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情况感到失望,因为上海、成都、广州三座城市均未提交申请。 说白了,国际奥委会这会怕是真有点坐不住了,2036年奥运会眼看没几个城市愿意接,盼着中国的上海、成都、广州能伸把手,结果这三座城市连申请都没递,他能不失望到琢磨“为啥没人理我”吗? 先说说这三座中国城市为啥不接茬,上海体育局早明明白白说了,压根没申办计划,成都、广州也跟着没动静,这可不是摆架子,是真算透了账。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咱们办得风光,430亿美元砸进去,鸟巢水立方成了地标,那会是啥光景?咱们需要靠一场盛会告诉世界“中国能行”。 可现在呢?5G技术全球领跑,高铁里程占了世界三分之二,天宫空间站在天上转着,福建舰劈波斩浪,随便去海外卖场看看,中国手机、无人机占了半壁江山,还用得着靠奥运会来证明实力吗? 当年办奥运是“打名片”,现在咱们本身就是名片,犯不着再花那冤枉钱。 再说这经济账,谁算谁头疼,东京奥运会直接亏了210亿美元,里约奥运的场馆现在全是荒草,蒙特利尔办次奥运,政府用了30年才把债还清。 巴黎奥运会更离谱,预算从66亿欧元涨到120亿欧元,所谓的“绿色办赛”根本挡不住资金缺口。 咱们2008年那3000亿人民币投资,要是拿来建桥,能造三座港珠澳大桥;分给全国人发红包,每人200块还能剩下一大截。 可现在呢?社区医院缺床位,有的学校操场连塑胶都没有,养老金账户还得精打细算,谁愿意把千亿资金砸给一场只开30天的盛会? 鸟巢现在每年电费就得几千万,赛后利用率还不到30%,这钱花得心疼啊,财政部一合计,76%的老百姓都反对申办,80%的人盼着把钱投到社区体育设施上,民生账本可比金牌榜重要多了。 国际奥委会总说改革,喊了好多年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2020+5议程》,号称要节俭、可持续,可改来改去还是老样子。 布里斯班能拿到2032年举办权,不是它多厉害,是实在没别的城市愿意接,最后成了唯一候选,这哪是“竞争申办”,分明是“赶鸭子上架”。 他们嘴上说要“降低成本”“留下遗产”,可真到办赛时,排场、标准一样不能少,主办城市该花的钱一分没省。 上海倒是接了奥运资格系列赛,用现成的滨江场地办比赛,既能给市民添运动的地方,又不用额外砸钱建场馆,这才是实在的事,比硬扛整个奥运会靠谱多了。 再看看全球那点申办的苗子,真是没一个靠谱的。 印度喊着要办,可2010年办个英联邦运动会都能出大岔子,天桥塌了,运动员村又脏又破,连《卫报》都调侃该把厕所数量算比赛项目。 现在印度基础设施还是老样子,恒河水污染得厉害,街头卫生条件差,外国运动员都怕去,这要是真办奥运,指不定闹出啥笑话。 卡塔尔有钱,但缺软实力,撑不起这么大的场面;土耳其、匈牙利这些国家,自己经济都紧巴巴的,根本没底气接。 国际奥委会心里门儿清,这些主儿都靠不住,所以才一门心思盼着中国城市出手,可他们忘了,中国早不是那个需要靠奥运撑场面的国家了。 更让人不舒坦的是国际奥委会那点双标操作,一边喊着公平公正,一边对不同国家搞差别待遇,查这个禁那个,唯独对某些国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做法早让大家看明白了,这奥运会掺杂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早没了当年纯粹的体育精神。 咱们现在对体育的理解也变了,不再盯着金牌数,而是看重老百姓能不能真正参与进来。宁夏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运动两小时,北京搞草根羽毛球赛,杭州奥体中心赛后利用率高达97.3%,商业演出和全民健身活动排得满满当当,北京冬奥会80%场馆沿用2008年的遗产,省下60%的钱。把体育场建在社区、学校、公园里,让老人能打太极、孩子能踢球,这比建一堆赛后闲置的奥运场馆强百倍。 国际奥委会该醒醒了,别再抱着“光环效应”自我陶醉了,现在的城市都精明了,不再为面子工程买单,大家更看重实际回报,能不能带动民生改善,能不能留下能用的设施,这才是关键。 他们要是真不想让奥运会没人接盘,就得实实在在把“负担”变成“机会”,把“排场”换成“实惠”,别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要求,也别总想着找冤大头救场。 中国城市不申办2036年奥运,不是没能力,是不傻,咱们把外交资源投去“一带一路”,把财政资金砸向教育医疗,把心思放在菜篮子、养老院这些民生大事上,这才是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好。 体育精神该在学校操场、社区球场里闪光,不是锁在废弃场馆的杂草里,国际奥委会要是想不明白这点,将来怕是不止失望这么简单了。

0 阅读:61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