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被拦背后的供应链暗战,车企节奏被打乱,中国后手有哪些

数据读城 2025-09-24 23:38:05

中欧班列被拦波兰的闹剧或将进入尾声,但即便渐次恢复,相关中企的大量损失也已造成。还能赶上欧洲节庆节点、能够及时补货的电商巨头或许亏得并不多,真正被不利影响冲击且短时间都难以消除的,是中国车企的欧洲战略,因为汽车零部件的运输受阻,中国车企才是中欧班列背后供应链暗战的最大受损者。 中欧班列上的汽车零部件份额 中欧班列及其货运量对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影响究竟有多大?这已经成为一场“各说各有理”的论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汽车零部件产品是中欧班列所运输货物的重要组成。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汽车零配件增长9.7%,有相当部分正是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欧洲市场,多家中国车企、汽车零部件企业一直都是依托中欧班列实现产品远销海外。 就在今年8月25日,由中国一汽发出的首列中欧班列满载红旗、解放、奔腾等品牌车型的高端零部件产品驶向欧洲主要市场,并计划返程时装载部分欧洲优质汽车配件。官方公布的单程运输为18天,而波兰在9月12日关闭口岸,该趟首发列车大概率不能如期完成任务。 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攻略正处于关键期,欧洲市场更是重点关注对象,承担了35%左右中国对欧汽车精密部件运输份额的中欧班列被阻,势必影响中国车企的生产、销售节奏,中国车企在欧洲花大力气布局建设的多个生产基地都可能受到影响,遭遇减产或推迟新品生产。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做得颇为不错,但尚未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当然,德国车企也会因中欧班列被拦的缘故遭遇产能风险,但有主场之利的德国车企显然并不那么着急。 北极航线已开,中方后手不止一条 未雨绸缪是中国顶层设计的常态,中欧班列事件斡旋的不顺利,中方或已有预料,后手牌相继打出,只为将中欧供应链增加一些可控的韧性。 据9月23日的官方消息,当天下午一艘名为“伊斯坦布尔桥”的货轮载着超1000标准箱的集装箱,从浙江宁波舟山港启程开往英国最大集装箱港口弗利克斯托港,选择走北极东北航道的该轮单程只要18天即可抵达。官方的正式表述是——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正式通航。 初步开通的北极航线眼下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船型匹配、运力增长、陌生航路等问题都需要时间逐一解决,随着新型破冰集装箱船2026年的交付与使用,北极航线即便不能全年通航,运力也将大幅提升。 同一时间,绕开波兰进入欧洲的中欧班列(南线)正顺利推进,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已经跃跃欲试。 北极航线、中欧班列(南线)的启动与快速推进说明,中国企业出海的软肋,即便再小,也不能/不该被捏在其他经济体手里。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