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

逆影雷霆刃 2025-09-24 21:01:03

1948年,狱医刘石人到女牢诊病,一个女犯突然摔倒在地,刘石人下意识地去扶她,下一秒却愣住了,因为对方竟塞给他一个纸团! 1948年,国民党中校军医刘石人被派往重庆渣滓洞监狱担任狱医。 这位毕业于西北军医学校的医生,原本只是例行公事地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却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转变,最终成为帮助革命志士的重要人物。 刘石人早年就读于西北军医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冯玉祥及国民党部队中行医。 1947年,他升任国民党中校军医,但由于当时国民党许多部队被撤销,他与众多校级以上军医一起被安置到重庆分团军官军医队等待重新分配。 因为没有靠山和人脉,他最后被分配到国民党重庆绥靖公署总务处检诊所当军医,经常被派去执行各种"外勤"任务。 1948年,随着国民党对革命人士的镇压加剧,重庆渣滓洞监狱关押的政治犯越来越多。 监狱管理者担心犯人因伤病死亡要承担责任,于是向上级申请狱医。 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没有背景的刘石人身上。 最初,刘石人对这些"犯人"并无太多同情,只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诊疗任务。 监狱方面对他的工作要求很明确:只要保证犯人不死即可。 医疗设备和药品都受到严格限制,看病时还有特务全程监视。 随着接触的深入,刘石人发现这些被关押的"犯人"大多是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他们谈吐文雅,理想崇高,与国民党宣传的"暴徒"形象截然不同。 一次,一位犯人突发阑尾炎,生命垂危。 刘石人坚持要进牢房救治,却遭到特务阻拦。 他愤而找到监狱管理者理论:"如果连救死扶伤都要受到限制,这个狱医我不干了!" 最终,管理者妥协了。这次事件让刘石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 在日常诊疗中,刘石人与犯人们的接触越来越多。 他们时常给他讲革命道理,分析时局变化。 这些革命者虽然身处囹圄,却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他们向刘石人讲述中国共产党的理念,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理想不惜牺牲生命。 渐渐地,刘石人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以看病为由,偷偷给犯人们带营养品,甚至冒险为一些轻伤员开具"外出就医"证明,帮助他们获得释放机会。 据统计,他先后帮助三十余名革命者获释。 1948年4月的一天,当刘石人在女牢巡诊时,中共重庆工委妇女书记胡其芬故意摔倒,趁机将一张纸条塞到他手中。 纸条上写着:"同志,经过这几日观察,你确实是一个好人,我有心脏病,日后请尽心医治"和"要勇敢,千万别害怕"。 这两句看似普通的话,实则是试探和鼓励。 刘石人明白其中深意,从此成为狱中革命者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石人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 最危险的一次是在1949年10月,他将一份渣滓洞政治犯名单秘密传出,准备在香港公布。 虽然这份名单最终莫名丢失,但刘石人的勇敢行为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他还帮助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包括中共重庆区委书记李文祥叛变的消息,这些情报对地下党组织的安全转移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石人的行为也赢得了狱中革命者的信任和友谊。 他们经常帮刘石人缝补衣服,女狱友还给他织毛衣、做被子。 刘石人结婚时,"江姐"江竹筠还送给他一条亲手绣制的桌布。 这些温暖的互动,让刘石人更加坚定了帮助革命者的决心。 1949年11月,国民党在溃败前对渣滓洞犯人进行大屠杀。 刘石人趁乱逃脱,幸免于难。 重庆解放后,曾经受过他帮助的狱友们纷纷为他作证,使他获得宽大处理。 1950年,刘石人被安排到西南大学工作,直到1980年去世。 刘石人的故事是一个普通人在特殊历史时刻做出不平凡选择的例证。 他从一个单纯的军医,转变为冒着生命危险帮助革命者的义士,这种转变既源于医者仁心的职业本能,更是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不会熄灭。 刘石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只要坚持良知和正义,就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传奇,更是那个时代无数普通人坚守正义的缩影。 如今,渣滓洞监狱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 刘石人的故事也被载入史册,成为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 他的经历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学习革命先辈们坚守信念、勇于担当的精神。 主要信源:(重庆日报——渣滓洞狱医刘石人多次为狱友送信)

0 阅读:0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

逆影雷霆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