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死现场!山东一小伙刚结束军训在食堂选餐,将自己的餐盘堆成了小山,一顿饱餐过后却还剩下很多,一顿饭竟然吃了50多块钱,当询问男子怎么会吃这么多的时候,他的回答直接引起众人哄堂大笑。 这场景想想就够尴尬的。刚熬过军训的小伙子,饿得前胸贴后背,看到食堂琳琅满目的菜品,眼睛都直了。红烧肉来一勺,鸡腿来两个,再来份炸鱼排,素菜也不能少,米饭堆得老高……结果呢,高估了自己的战斗力,面对如小山般的餐盘,实在干不动了。旁边同学一问,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看啥都想吃,一不小心就拿多了,军训太苦了,感觉能吃掉一头牛!”这话一出,周围人都乐了。 笑过之后,这事儿其实挺值得琢磨。 年轻人胃口好不是坏事,但眼睁睁看着那么多食物被倒掉,心里总不是滋味。五十块钱一顿饭在大学食堂可不是小数目,更关键的是那些被浪费的粮食。军训教会我们吃苦耐劳,但珍惜粮食这一课,似乎还得补上。 这种“眼大肚子小”的情况太常见了。 特别是像军训这种高强度活动结束后,身体急需补充能量,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恨不得把前几天消耗的全部吃回来。再加上食堂自助选餐的模式,没有人在旁边提醒适量取餐,很容易就失控了。这不能全怪小伙子,更多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现象。 但话说回来,浪费就是浪费。 每一粒米背后都是农民的汗水,每一道菜都消耗了资源和能源。大学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地方。点餐时量力而行,吃完不剩,这本该是最基本的生活素养。 这件事有个更深的启示:我们是否缺乏对食物的敬畏?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获取食物太容易了,反而让人忘记了它的来之不易。如果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人绝不可能如此“大手大脚”。现在的年轻人没挨过饿,对食物缺少那种刻骨铭心的珍惜感。 好在这是个可以改正的错误。 学校食堂是不是可以考虑推出“半份菜”或“小份菜”?辅导员、学长学姐能不能在新生入学时就做个提醒?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取餐前,能不能先停一秒钟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养成“吃多少打多少”的习惯,远比事后悔恨或找借口来得实在。 那位山东小伙的尴尬瞬间,就像一个镜子,照出了我们很多人都可能有的问题。笑过之后,能记住这个教训,学会更理性地对待食物,那这顿“昂贵”的饭就算没白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9月20日,山东,一男生军训完到食堂吃午饭,误将食堂窗口的“自选餐”看成“自助餐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