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读者担心CBA升降级会让联赛收官阶段出现假球、默契球,其实CBA取消升降级以后各种隐患依旧存在,而且随着联赛影响力的提升,联赛从业人员特别是球员面对的各种诱惑和风险会更多。中国体育联赛从人才培养输送模式来看更趋近于欧洲职业体育联赛,而升降级是欧洲大多数体育联赛的基石性赛制。无意探讨CBA究竟应否恢复升降级,只是想说,想要杜绝假球默契球,根源还在于加强监管、管好“关键少数”中的“关键人”。
我昨天整理书柜,翻出来一堆早年参会的会议材料,其中就有一叠是2013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的材料,里面就有时任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的发言交流材料,多处提及CBA的假赌球问题,可以看出,无论是升降级还是取消升降级,假赌球阴影一直都挥之不去。
按惯例,安排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做发言的都是正面典型,主要是介绍成功经验,但这篇发言稿中却有不少自我揭短之处。比如,大信主任在发言中就提到了“ CBA俱乐部是以双轨制形式起步的,形式不一,与严格意义上的职业俱乐部还有差距,俱乐部存在屡禁不止的假合同、阴阳合同、假账等现象”。
他的发言中还提到“赌球、兴奋剂、裁判等问题对联赛构成极大的风险。近年来,国内外赌盘都很关注CBA联赛,也时有传闻个别俱乐部和运动员甚至相关从业人员疑似参与赌球。上个赛季,发生了两起外籍球员兴奋剂事件(一起吸食大麻,一起食品污染)。在联赛中,存在着个别场次的比较严重的漏判和错判的现象。”
大信主任敢于当着体育总局领导班子、全国各省市体育局局长以及体育总局各司的司长、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面自揭伤疤,还是很需要一番勇气的。他说的都很直白,比如阴阳合同屡禁不止、传闻个别俱乐部和运动员甚至相关从业人员疑似参与赌球。当然他后面给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其中就包括呼吁体育总局和各省体育局支持CBA管办分离。
信兰成是1997年篮管中心成立后的首任主任,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他又回到篮管中心继续担任主任,前后在篮管中心任职长达14年,是CBA成立后担任中国篮球掌门时间最长的一位。印象里,有好几届全国体育局长会议都安排过他发言。大信主任虽然不爱跟媒体交流、面对镜头甚至有些羞涩,但其实他的理论水平很高,话不多但总是一阵见血。当年他担任2008年北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时,因为工作交集接触过几次,跟他开会时发现他听完汇报不爱讲场面话、不像很多人那样先夸一通再说不足之处,他都是言简意赅、直接点出问题。
他退休时,曾问他愿不愿意给自己的篮管中心主任生涯做个总结,他直接婉言谢绝。好在他是北体大的校友,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是和他共事过的同事、同学、上下级,于是挨个聆听他们对大信主任的一些评价,最终汇集成一篇《信兰成真实档案和他背后的国家体委改革二十年》,记得好几位受访对象都说大信主任综合素养很高,他对CBA的很多问题看得很透彻,很有忧患意识。他经常谈的最多就是青少年篮球队伍萎缩、篮球后备人才匮乏、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单靠CBA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俱乐部体制下存在“三缺失”(即训练、管理、教育缺失)的问题,所以他倡导建立国家队、国家二队、国家青年队、国家少年队四级训练体系。中国篮协排查赌球资本绑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