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9月22日,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哈密成功完成戈壁试飞,这意味着全球首台兆瓦级商用空中发电系统正式问世。 传统风力发电机咱都见过,几十米高的铁塔子,上面转着三个大扇叶,又重又占地,还得挑风大的地方建,但这个S1500直接“反套路”,它没塔没扇叶,靠往气囊里充氦气飘起来,像个大氢气球似的。 气囊下面挂着12个小发电机,靠高空强风“吹”着转,风速是地面的3倍,发电效率直接翻倍! 更绝的是,它轻得像“空中纸片人”,传统风机动不动上百吨,它连60吨都不到,材料成本省了30%,发一度电的成本比地面风机还低30%。 而且它不挑地儿,戈壁、海岛、矿区、地震灾区……哪儿没电往哪儿飞,24小时充气就能上岗,比盖个传统电站快多了。 不过,这玩意儿研发起来可没那么容易,高空风乱得很,早期样机飘着飘着就“扭秧歌”,差点摔下来。 研发团队拉着清华、中科院的专家,改了18版设计,做了上百次风洞实验,才给它装上“稳定器”,现在就算刮12级大风,它也能稳稳发电,还有那个千米长的输电缆,既要轻又要结实,还得防雷击,团队折腾了两年才搞定。 别看它现在只在戈壁试飞,未来用处可大了去了! 在南海岛礁,它顶着台风照样发电,给边防战士的灯塔、雷达供电,再也不用靠柴油发电机“轰隆隆”吵人了。 在安徽绩溪的山区,它给村民供电的成本比传统方式低三成,老乡们晚上能多开几盏灯;在地震灾区,它能在2小时内升空,给通讯基站和医疗设备紧急供电,救人命的事儿它也能搭把手。 更厉害的是,它还能去海上“捞金”,传统海上风电得铺海底电缆,一公里就要上千万,维护还麻烦,而浮空风电直接飘在海面上,通过缆绳把电传到海面平台,再汇总输到陆地,成本能砍一大截,现 在中交集团已经在试,打算把它和海洋牧场、海上油田绑在一起,以后海上可能飘着一排“发电站”,边养鱼边发电,想想就带劲! 以前建风电场,得先看地形、测风速、铺电缆,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和生态保护“打架”,现在好了,浮空风电想飘哪儿飘哪儿,偏远山区、荒漠戈壁、海上孤岛,只要风够大,它就能上岗,真正让清洁能源“无处不在”。 更让我佩服的是中国的创新劲头,从“跟跑”到“领跑”,从地面到高空,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浮空器稳定性、千米输电、极端天气应对…… 这些难题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但中国团队硬是啃下来了,这种“敢想敢干”的劲头,才是中国科技崛起的关键。 当然,挑战也不少:比如遇到超级台风会不会被吹跑?大规模生产后成本能不能再降?空域管理政策会不会卡脖子? 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为中国点赞,毕竟,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向天要电”,中国一直在给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说不定哪天,咱们抬头看天,除了飞机和白云,还能看到一排排“空中发电站”静静转着,把高空的风变成万家灯火,那时的中国,不仅能源更清洁,科技也更硬核,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已来”!
全球首台!中国刚刚传来好消息! 9月22日,在新疆哈密的戈壁滩上,北京临
【263评论】【3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