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郎士元诗会遇刁难,以“怪味豆”写诗逗笑众人 在中唐的诗坛,钱起与郎士元凭

正史记录 2025-09-24 08:13:01

钱起郎士元诗会遇刁难,以 “怪味豆” 写诗逗笑众人 在中唐的诗坛,钱起与郎士元凭借清丽雅致的诗风,被誉为 “钱郎”,二人齐名的佳话传遍长安。他们常一同出席文人诗会,或切磋诗艺,或共赏风雅,每次亮相都能引来满座瞩目。可谁也没想到,一场寻常的诗会之上,竟有人故意出了个刁钻题目,让这两位才子憋红了脸,最后却用一首首 “怪诗” 逗得众人笑出眼泪。 那是暮春时节,长安城西的曲江池畔,一场热闹的诗会正在举行。席间文人云集,酒过三巡,有位爱开玩笑的刺史突然起身,笑着提议:“今日诸位佳作不断,不如换个新鲜题目?我近日得了些江南特产的怪味豆,酸甜苦辣咸混在一起,滋味实在特别,不如就以‘怪味豆’为题,请钱郎二位才子各赋一首,让我们开开眼界?” 这话一出,满座哗然。要知道,钱起与郎士元平日写的多是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的清雅之句,或是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的写实之作,如今让他们写 “怪味豆” 这种市井小吃,还要突出 “怪” 字,实在是难为人。 钱起先是一愣,随即苦笑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目光落在桌上那碟黑褐色的怪味豆上。他捏起一颗放进嘴里,眉头瞬间皱起 —— 初尝是咸,嚼着嚼着竟生出几分苦涩,咽下去时又有一丝回甘,最后舌尖还残留着淡淡的辛辣,这滋味确实 “怪” 得让人捉摸不透。他放下豆子,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半天没想出一句合适的话。 一旁的郎士元也没好到哪里去。他本就偏爱细腻婉约的风格,面对 “怪味豆” 这种接地气的题材,一时竟不知从何下笔。他凑到钱起身边,小声嘀咕:“这题目也太刁钻了,总不能写‘豆子黑如炭,入口五味翻’吧?也太俗气了。” 钱起听了,忍不住笑出声:“总比写不出来强,先把这‘怪’字写明白再说。” 又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众人开始起哄,刺史也笑着催促:“二位才子莫要谦虚,快让我们瞧瞧‘钱郎’笔下的怪味豆是什么模样!” 钱起深吸一口气,终于拿起笔,在纸上写道:“褐衣裹得百味藏,入口先咸后觉霜。苦尽回甘还带辣,此豆真教客彷徨。” 写完,他自己先红了脸,觉得这诗实在少了平日的雅致,满是烟火气。 郎士元见钱起动笔,也不再犹豫,紧随其后写下:“颗颗圆如墨玉光,嚼来五味乱肝肠。莫说世间滋味怪,此豆能教舌投降。” 他写完,还特意念了出来,念到 “舌投降” 时,自己先忍不住笑了。 众人传阅着两人的诗稿,先是沉默,随即爆发出阵阵大笑。有人拍着桌子说:“钱兄这‘客彷徨’,把吃豆时的纠结写活了!” 还有人调侃郎士元:“‘舌投降’太形象了,我上次吃这豆子,也觉得舌头都要被它折腾坏了!” 刺史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果然是‘钱郎’,连怪味豆都能写出这般趣味,既把‘怪’写得淋漓尽致,又带着几分自嘲,实在妙!” 钱起与郎士元听着众人的笑声,也放下了拘谨。钱起笑着说:“今日这题目,倒让我们跳出了平日的框框,也算有趣。” 郎士元点头附和:“可不是嘛,下次若有人再出这般刁钻题目,咱们也不怕了!” 这场诗会之后,“钱郎写怪味豆” 的趣事传遍了长安文人圈。有人把他们的诗抄录下来,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也有人感慨:“真正的才子,既能写阳春白雪,也能写市井烟火,‘钱郎’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而钱起与郎士元,也因这场小小的 “刁难”,让彼此的诗友情谊更添了几分趣味 —— 原来真正的才情,从不是高高在上的孤傲,而是能在任何题材里,都写出独有的意趣与温度。

0 阅读:1
正史记录

正史记录

二十四史精读,用现代语言解读正统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