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表示,对俄罗斯政府只有一个请求:如果再有导弹或飞机未经允许

静雅书声破卷绵 2025-09-23 20:35:59

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表示,对俄罗斯政府只有一个请求:如果再有导弹或飞机未经允许,无论是故意还是误入,进入我们的领空,并被击落,残骸落在北约领土上,请不要来这里抱怨。我已经警告过你们了。 9月10日,波兰东部五个省份的天空突然被不速之客打破平静。波兰军方宣称,当天有约20架俄罗斯无人机出现在边境上空,其中4架被击落。 这些无人机残骸散落在卢布林省等地的农田与村庄,部分零件上还带着未完全熄灭的引擎余温。波兰政府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关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中欧班列近300列满载货物的列车被迫滞留,欧洲零售商的货架上开始出现商品短缺的预警。 这场“无人机风波”并非孤立事件。波兰与俄罗斯的矛盾,可以追溯到17世纪。1610年,波兰军队曾攻占莫斯科并统治两年,这段历史被俄罗斯视为“永恒的耻辱”。 此后数百年间,波兰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直到1918年才在苏俄内乱中复国。二战期间,波兰再次被纳粹德国和苏联联手瓜分,卡廷惨案中2万多名波兰军官被秘密处决,更让两国仇恨深植民族记忆。 进入21世纪,波兰与俄罗斯的对抗进入新阶段。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迅速成为乌克兰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多次呼吁北约设立“禁飞区”。 2025年9月,西科尔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邀请因袭击“友谊”输油管道而被匈牙利禁止入境的乌克兰军官到波兰“休假”,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对匈牙利“亲俄”立场的挑衅,也暴露出中东欧国家在俄乌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回到无人机事件,波兰的反应远不止于击落无人机。9月15日,波兰副总理兼外长西科尔斯基与到访的中国外长王毅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闭门会谈。 会谈中,西科尔斯基详细汇报了无人机事件,并强调“这绝非巧合或失误”。这一表述,既是对俄罗斯的直接指控,也是向中国传递信号——波兰希望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在这一事件中“主持公道”。 波兰的算盘并不难猜,它试图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巩固自身作为北约“东翼前线国家”的战略价值,从而争取更多军事援助和政治支持,波兰也在借机推动经济合作。 在与王毅的会谈中,西科尔斯基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加大在波兰电动汽车、储能电池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甚至承诺确保中欧班列的安全通行。这种“安全诉求”与“经济利益”的捆绑,暴露出波兰在外交上的务实与精明。 俄罗斯的回应则充满讽刺。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波兰一边指责俄罗斯“侵犯领空”,一边对俄方领土使用中文名称“海参崴”,这种矛盾做法显示出其立场的混乱。 她还建议波兰外长优先处理北约内部的矛盾,比如丹麦与格陵兰岛的归属争议、法国海外属地新喀里多尼亚的动荡局势等。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让波兰的指控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角色尤为微妙。作为波兰的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既不愿因支持波兰而得罪俄罗斯,也不愿因保持中立而被波兰视为“不作为”。 王毅在会谈中强调“尊重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一表述既回应了波兰的关切,也避免了直接站队。这种平衡外交,正是中国在当前国际局势下的智慧选择。 如今,无人机事件的余波仍在扩散。波兰与俄罗斯的对抗,北约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以及中东欧国家在俄乌问题上的分歧,都让这场风波远未结束。 西科尔斯基的强硬表态,究竟是波兰维护主权的正当之举,还是借机扩大地缘影响力的政治操弄?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又能真正成为赢家?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