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撑的!”近日,陕西,一男游客在野外游玩时,发现树上长了很多板栗,结果他为了

啊鲍的日记 2025-09-23 15:06:33

“吃饱撑的!”近日,陕西,一男游客在野外游玩时,发现树上长了很多板栗,结果他为了能多“捡”一些板栗,竟然直接拿锯子砍树,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森林生态,网友:这好像八辈子没吃过板栗一样! 今年秋天开始没多久,秦岭的板栗林就迎来了一拨拨“捡秋人”。这些游客以家庭为单位,在森林里寻找着板栗的踪影。 主要信息来源:上游新闻--2025.09.15 关于游客秦岭“捡秋”采摘大量野生板栗被指破坏环境,当地环保部门呼吁“适度采集”的报道 对一些游客来说,地上捡来的板栗满足不了他们的“成就感”,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树上还未成熟的果实。为了从树枝上获取更多的栗子,有人甚至拿来长杆敲打,甚至将锯子、砍刀等工具“全副武装”带入山林,直接对板栗树下手砍枝头。 而秦岭当地的一名居民对这种现象表示无奈:“地上的板栗一般是熟透了自己掉下来的,而且也恰好就是给人的馈赠,可偏偏有人想拿大树上的绿果子,比起吃,他们更像是‘赌气’。” 有些人见地上没什么可捡,干脆爬上树,大有一副“宁可打光板栗树梢头,也不留几颗给别人”的意思。 这种行为,不仅毫无反思,还在社交网络上被曝光后激发了网友的不满:“凭空断人余生捡秋,这是砍断的是树,也是良心。” 要知道,采摘板栗带来的问题不仅体现在对生态的破坏上,更多时候,它还成为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日,西安发生了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名男子为了一捧板栗,徒手爬上了约4米高的栗树,结果不慎失去平衡,从树上摔了下来。 毕竟“山味共享”原本是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关系一旦被贪欲打破,便不再是单纯的秋日趣事。 而板栗不仅是人类餐桌上的美味,也是当地野生动物储备食物的主要来源。秦岭多样的生态系统依赖于板栗、橡子等树果维持生态平衡,熊、松鼠等依靠秋季囤积食物度过严冬。 而游客过量采摘,让地面干净得“连一颗板栗壳都不剩”,这样的行为必然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模式。 甚至为了满足更多需求,有些人轻视了板栗的成熟周期,将未成熟的果实提前摘下,从长远看,这会妨碍树木种子的自然更新,也让这片林地的生态变得零散化,非但不环保,还破坏了土壤的稳定性。 于是就有网友愤怒地评论:“如果树都砍光了,明年还能来找板栗?”这一评论或许说出了秦岭生态学专家的心声。树木多年才能形成稳定结果周期,过度采摘和破坏,不仅毁了树木,更毁了人类可以共享自然的机会。 从捡秋到砍树,这些看似离谱的行为,背后折射出的是部分人对自然的敬畏不足,甚至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惯性认知。面对“捡秋”热潮,一些保护林场的公益人士呼吁:“自然的馈赠是有限的,希望大家多一分理性,少一分贪婪。”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需要考虑加大自然保护的宣传力度,对进入森林的游客设置生态规则。例如,限制超过一定数量板栗的采摘,甚至对明显破坏林木的行为处以罚金等具体措施。 此外,树木保护教育的普及同样重要。或许让人明白自然之物如何诞生,才能让捡秋有趣、却不盲目破坏。 秦岭板栗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秋日闹剧,它揭示的是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的核心问题。自然馈赠的是果实,而维系的却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命链条。倘若人为因素将山林掏空,绿色的地貌也终会渐行渐远。 我们欣赏山林中的美味,也必须尊重树木与环境的再生能力。在享受秋天的馈赠时,始终怀抱对自然的感恩之心。板栗的故事警醒我们,留一分树的未来,才是对自己明天真正的祝福。

0 阅读:0
啊鲍的日记

啊鲍的日记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