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我军曾经俘虏了近1000名越军士兵,根据上级指示,这些人都应该被释放,但时任163师师长边贵祥却公然抗命,还带领全师官兵向上级请命,表示一个人都不能放。[无辜笑] 边贵祥不是第一次和越军打交道,早在援越抗美期间,他就在越南当过军事顾问,对越军那套把戏再熟悉不过。 就在几天前一名越军俘虏表面上配合治疗,背地里却偷偷抢夺医疗器械,企图在医疗帐篷里制造事端,幸好被及时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越军最擅长利用中国军队的仁慈,他们会假装投降,然后在松懈的时候发动袭击,边贵祥见过太多这样的伎俩,绝不会轻易上当。 军部的催促一次比一次急,电话一个接一个,都在重复同样的命令,边贵祥的回答也很直接:“坚决不放。” 参谋劝他三思,毕竟抗命不是小事,边贵祥摆摆手:“大不了撤我的职,但人绝对不能放。” 163师的官兵都支持师长的决定,他们亲眼看到越军的卑鄙手段,不愿意让战友们的鲜血白流。 僵持了好几天上级终于松口了,俘虏可以不放,但必须押送回国,给予人道待遇,边贵祥这才点头同意。 战争结束后这38名俘虏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中越两国交换战俘时,正是这批人帮助换回了被越军俘获的解放军战士。 边贵祥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如果当初贸然释放,不仅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还失去了宝贵的交换筹码。 163师因为出色的战绩获得了集体表彰,但边贵祥个人却没有得到什么特殊的奖励,他对此毫不在意,甚至主动拒绝为自己记功。 “胜利是全师官兵拼出来的,我一个人算什么?”这是边贵祥的原话,他始终认为,荣誉应该属于冲锋陷阵的士兵们。 战后很多年边贵祥都保持着这种低调的作风,他很少接受采访,更不愿意谈论自己在战争中的表现。 有人问他当年为什么敢于抗命,边贵祥的回答很实在:“战场上的情况复杂得很,坐在后方的人不一定了解,我只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做事。” 这种务实的态度贯穿了边贵祥的整个军旅生涯,他不追求个人荣誉,只关心如何把事情做好。 回头看这件事,边贵祥的选择确实冒了很大风险,抗命在军队中是大忌,弄不好就要上军事法庭。 但他有自己的考量,作为一线指挥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战场的残酷和复杂,有时候,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在现实面前就是行不通。 最关键的是他对自己的判断有信心,多年的作战经验告诉他,在战争没有彻底结束之前,任何仁慈都可能成为敌人利用的弱点。 事实证明边贵祥的这次“任性”是值得的,38名俘虏最终发挥了远超预期的作用,不仅保障了我方人员的安全,还在战后交换中帮了大忙。 这个故事至今还在军队中流传,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盲目服从,而在于敢于为正确的判断承担责任。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位师长是个真英雄,有担当!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盲目执行命令才是对士兵生命的不负责,他顶住压力,是为了减少更多伤亡,最后还换回了我们的被俘人员,证明他是对的。” “纪律是军队的生命线,抗命本身肯定是不对的,开了这个头以后还怎么管理?但他事后的选择更让人敬佩,不争功、不抢功,把荣誉都给了战士,是个纯粹的老兵。” “看完心里不是滋味。他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保护了战士,还立了大功,最后却没得到应有的晋升和军衔,感觉太委屈了,历史终究会记住这样的好将军。” “只有打过仗的老兵才懂边师长的选择,越南人那时候打法很不讲规矩,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他用自己的前程换了全师的安全,这是大义。” 如果您是当时的上级指挥官,您会如何处理边贵祥师长“抗命”这件事,是严格执行纪律,还是认可其战场决策?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对越自卫反击战,对越南的打击有多大,为何几十年都难以翻身?据说撤的时候专门炸建筑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