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主动“求和”,改名为战争部的美军,第一件事就是明确表示不会与中方开战! 施灿德1981年生在美国,早年念哈佛大学,主攻历史专业,2002年毕业。那时候哈佛的校园里到处是辩论会,他估计没少掺和,琢磨大国怎么博弈。接着他去耶鲁法学院深造,2009年拿下法学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国务院,当高级顾问,专管伊朗核谈判那些棘手事儿。2010年左右,他跳槽到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当罗伯特·盖茨高级研究员,专研究国防战略。2013又回国务院,管亚太事务规划,协调外交资源,帮着制定对华接触策略。 特朗普上台,他进国防部,当策略与部队发展副助理部长,直接参与2018年国家防御战略的制定。那战略核心就是把中国列为首要竞争对手,强调亚太优先,挤压欧洲和中东的资源。干到2018年中,他又出山,回智库当国防项目主任,组织团队写报告,推“克制主义”——意思是美国别到处当世界警察,得专注自家后院。2019年初,他第三次进国防部,这次专管亚太安全,帮着规划南海和台海的代理人管控。 2019年10月,北京香山论坛上,施灿德代表美国国防部亮相。这论坛是亚太军事大佬的聚会,焦点直指中美摩擦。他上台发言,先重提中美防长热线通话的共识,强调双方都不想冲突升级。接着切入台海和南海,说这些地方最容易擦枪走火,但美军不会直接和中国军队硬碰硬,而是靠代理人管住局面。他直白点出,如果中美真打起来,整个世界秩序就完了,这是国际社会唯一的大事儿。 话音刚落,会场安静了好一阵,这话听着像服软,但骨子里透着五角大楼的焦虑——代理人越来越不听话,小弟开始自作主张,美国得赶紧稳住盘子。施灿德这番表态,表面是求稳定,实际是为特朗普政府探路,测试中方反应。 论坛后,媒体炸锅了,有人说这是美军示弱,有人觉得是战略退让。说白了,美国霸权遇上硬茬,代理战打着打着就可能失控,五角大楼只能通过这种公开场合喊话,求个共识保底线。 论坛一过,中美军事对话没断。2020年疫情闹腾,双边磋商卡壳,但2021年起慢慢恢复,防长热线和年度会议照开。施灿德那年底离开国防部,和前助理国务卿苏珊·米尔赛普斯一起创办马拉松倡议智库,专攻长期战略研究。2023年,智库扩大,他带团队分析南海动态,强调核威慑升级。特朗普2024年11月胜选,12月22日提名施灿德当国防部政策副部长。 2025年1月参议院听证,他列举过往经验,承诺优先亚太部署。4月8日确认上任,正赶上特朗普9月5日签行政令,把国防部改名“战争部”——说是恢复历史旧称,强调“通过实力求和平”。
美国有没有机会击败中国?可以说,以前有,现在没有了。中美最危险,最容易爆发冲突的
【100评论】【1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