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都在模仿F22,为什么就对歼20望而却步?其实原因很简单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在歼20研制过程中,目标就很明确,那就是同时兼顾隐身、远程与信息化作战能力。 这不只是单纯追求空战中的机动格斗,而是放在一个大体系作战的框架里去设计。 反观F22,它是冷战时期的产物,美国在当时设定的目标更偏向传统的制空优势,用最先进的技术来确保“单机对抗”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很多国家看似在模仿F22,实际上是在模仿上一代的设计理念,因为它的技术逻辑比较直观,也算是更“传统”的思路。 歼20的思路要复杂得多,它不只是一个单独的战机,而是中国整个未来空军作战体系的一个关键节点。 想要复制,首先得有与之匹配的工业体系和作战理念,这就不是几张外形图纸就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官方多次强调歼20的一个亮点,就是它在融合传感器、作战网络和远程打击能力上进行了一体化设计。 这些东西不是单纯从外观或者某些战术性能上能学到的。 换句话说,其他国家即便抄了外形,也拿不到核心灵魂。 比如发动机技术、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雷达和数据链系统,这些都是需要整个国家长期积累的。 就像最近几年歼20不断进行改进升级,包括更换国产发动机、改进航电系统,这些改变反映的不是简单的硬件升级,而是中国军工体系背后持续不断的技术演进。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要模仿歼20,难点根本不是形状,而是如何达到这种跨越式的系统整合能力。 另外,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重要点,就是歼20的研发环境和战略思维。 根据新华社与国防部的公开介绍,中国在研制歼20时,非常注重将它放到未来几十年可能发生的作战环境中去思考。 比如信息战、远程精确打击、跨域协同,这些都是现代战争的高频词。 歼20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与预警机、无人机甚至卫星的配合,确保它不是单兵作战的英雄,而是整个大系统中的一部分。 说白了,这个逻辑跟F22不一样,而是更偏向一个体系化、群体化的现代作战模式。 这样的战机理念想要模仿,需要先复制一整个战略环境,再加上长期的军事科技投资,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成本太高,风险太大,自然就望而却步了。 至于美国的F22,本身虽强大,但它的研发理念属于冷战遗产。 再加上生产线早早停掉,出口又受严格限制,全球都只能看着。 很多国家所谓的“模仿”,更多是受制于美国军工体系的影响,学一点外形和设计思路,做出一些看上去像的东西。 但歼20的难点,不在于技术保密程度,而在于整个战略框架独一无二。 模仿者缺乏对应的指挥体系、战术需求和配套工业,你给他同样的设计图纸,他也造不出同样水平。 正因为如此,不是没人想模仿,而是根本没条件模仿。 F22是一个相对容易模仿的过去,歼20则是一个必须依托强大国家体系才能支撑的未来。 歼20的不可复制性本身就是它最强大的优势之一,足以说明中国的自主创新和战略定力正在不断结出成果。 未来随着歼20的进一步成熟,它在国际军事格局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 而我们真正能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必须要持续坚持自己的路,只有建立起全面的体系和长远的战略格局,才能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优势。
说一个对美国很残忍的事!以目前的技术水平,9架F22或许可以击落一架不带无人
【193评论】【1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