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前夕,当我得知女儿是寝室里唯一一个不回家的人时,着实吃了一惊。
女儿从江西远赴北京上大学,坐飞机两小时,高铁七小时,按理说距离不算遥不可及。

可她却算了一笔 “精明账”:
机票太贵,往返几乎花掉一个月生活费;
高铁耗时久,抢票还得来回折腾。
更关键的是,八天假期除去两天赶路,只剩六天,刚享受回家的快乐就得面对离家的不舍,这种 “戒断反应” 比一个人在寝室还难受。所以她决定留在学校,专心备战英语四级。
这让我想起,以前总觉得假期就该回家团圆,可现在的年轻人,早已把 “性价比” 和 “自我规划” 刻进了生活。
女儿的选择,不是不爱家,而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了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安排。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 “不折腾” 的背后,是 00 后大学生的清醒:
他们不再被传统的 “假期必须回家” 观念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
有人在人山人海的景区打卡,有人在安静的图书馆充电,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人生选择。
作为家长,虽然一开始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看到女儿能如此理性地规划自己的假期,为了目标放弃短暂的团聚,这种成长和独立,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国庆 #大学生 #假期选择 #成长 #独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