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阳气汇集的地方,我们体内的所有阳气几乎都聚集在这里,而阳气又具有温热的特性,因此能够温暖脏腑,不过,也正是因为头部阳热气盛,所以孔窍常常会处于张开的状态,如此一来,便就给了外在病邪可乘之机,风邪、寒邪都会趁虚而入,换言之,“风寒入体,头部首当其冲”。不过,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3种情况。
首先是风寒所致,这也是诱发头痛最为常见的病因,而除了头部疼痛外,人们有时还会伴有鼻塞等病症,在《黄帝内经》里也说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句话就是在告诫我们,要尽量远离寒冷,不过,当代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与此背道而驰的,比如在早上洗头后,常常顶着湿漉漉的头发就出门,或是在天气转凉时,会为了风度而不要温度,殊不知,这些行为都会导致风寒入侵。

其次就是慢性鼻炎所致的疼痛,这类症状相信很多鼻炎患者都很熟悉,由于鼻塞或是鼻涕不止,会造成头面经脉疏泄不同,正气和病邪在鼻腔内相争,最终就会导致头部疼痛;最后就是经期头痛,女性在月经期间,身体相对比较虚弱,而这个时候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诱发各种各样的疼痛,首先是腹部疼痛,之后就是头痛。
而针对于头痛病症,在中医里有一个特效药,往往就能发挥极大作用,它就是川芎茶调散,历史上,以茶来命名的药方并不多,而川芎茶调散便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方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便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也依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川芎茶调散主要由8味中药配伍而成,分别是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将这些药材研制成粉末,冲服即可。现代有中成药,川芎茶调丸,使用更为方便。
方剂里的川芎一直以来就是治疗和缓解头痛的特效药,将这味药材研磨成粉末,无论是用于风寒还是瘀血头痛,均能化解病症。而川芎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疗效,主要是因为“上行头目,下达血海,中开郁结”,也就是说,川芎这味药材,药性窜走,能够在体内走来走去,将寒邪驱散,瘀血化开,令全身的气血流动起来,气血通畅了,那么头痛病症自然就能够得以治疗。

防风是医家常用的祛风药,既能防止外在风邪的侵袭,又能够将体内已有的风邪驱散;荆芥解表,轻而上行,善于疏风止痛,还具有清肝明目的疗效;细辛祛寒止痛,尤其是少阴经头痛,用这味药材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同样具有止痛效果的还有白芷,而且白芷能够燥湿,所以,很多医家都会将这两味药材用于治疗鼻炎。
“散肌表八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这实际上就是说的中药材羌活,羌活不仅可以治疗头痛,对全身疼痛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只要是因风寒病邪所引起的疼痛,羌活都能一一化解,在这一领域中,羌活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而且不少祛风湿、止疼痛的药方里,都有羌活的身影。在此之后,再用清凉的薄荷以防止风寒入里化热,随即用甘草来调和诸药,以便于更好的发挥药性。
既然此方被称为“茶调散”,那么肯定少不了一个关键的东西,那就是“茶清”,而之所以会选用茶来调服,一方面是因为茶具有清利头目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茶水苦凉轻清,能够制约防风、白芷等风药的温燥之性,有利于驱散体内的病邪。

总得来说,《和剂局方》中的川芎茶调散,主要就是针对因风寒病邪所引起的头痛如裂,当风邪夹着寒邪进入体内,导致偏头疼或正头痛的时候,用这个药方,就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不过,这个药方中所用到的辛温药材偏多,所以在使用时,用量要轻,不宜久煎。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