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秋色平分时,二嫂的土话和书上的官话……, 乾坤平分昼夜,却是岁月最不平衡的时节——金黄色以燎原之势漫过山野,给这山河换了颜色,大地在太阳与黄经的对望中,呈现出一年一度最饱满的几何美学。 秋分是什么?是24节气中的一个,是地球与太阳的永恒契约——太阳行至黄经180度,北斗杓指酉方,华夏先民在四千年前镌刻的二十四道光阴密码,在此刻绽放出最中和的光芒。 今天早上二嫂说,“秋分了,白天黑夜一样长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花生和玉米还没收起来,又该种小麦了。”这是朴素的语言。 文雅的说法来自《春秋繁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王宫夜观祭月礼,民间昼测日晷影,当圭表投射的影子与千年刻度重合,我们依然能听见《尚书》里“宵中星虚,以殷仲秋”的古老节律。这是与天地对话的仪式,更是农耕文明在宇宙坐标系中锚定的精神原乡。 不识字的二嫂不懂得这么多。她只知道秋分过后必须把所有的庄稼抢收回来,同时要准备播种冬小麦了。 秋分就是平衡。秋分的平衡之道,实际上就是一场宏大的成熟盛典——稻浪翻涌成金色海洋,石榴胀破青衫露出玛瑙籽,桂花香飘逸在各个角落,洁白的棉花等待拾棉花的人来采摘,金光的玉米迫切等待主人带它们归仓。乡亲们知道种和收,很少有人知道,秋分这天还是他们的节日——2018年,这个承载《礼记》“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节气,被新时代定义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问二嫂知道不知道这个节,她说:“专户人家,什么节不节的。要是风调雨顺,该下雨时下雨,该不下时就别下,那天天就是过节。” 秋分时刻的平衡,是天地间的阴阳博弈,更是仓廪间的虚实相生。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在秋风中灌浆,张骞带回的葡萄与AI培育的水稻在同一个节气里成熟。这是日出东方、古往今来的辩证法——在昼夜等长的瞬间,农民收获庄稼;在节气循环的节点,农民期盼丰饶。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秋分就像华夏文明的精神水准仪,它丈量的不仅是天地平衡的刻度,更是农耕文明的重量。 最近住在村里,二嫂和乡亲们的欢乐与焦虑刻在我的心里,所以在这秋分时节,在这个属于乡亲们的节日,我希望每一个俯身大地的身影,都能在秋分时节,触摸到天穹的高度;愿每一个农民兄弟,都能风调雨顺,享受到时代的温度。
我姨妈这个人很要强,当年她下乡插队,留在了农村一家储蓄所工作。姨父就觉得姨妈工作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