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举国沸腾 当地时间周六晚间,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宣称:将在周一出访美国,目的是达成互利贸易协议。 要知道,三个月前印度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带着满满诚意赴美谈判,最后却空手而归,如今美国的关税大棒不仅没放下,反而因为印度买俄罗斯能源的事加得更狠了。 事情得从今年 5 月说起,当时印美谈判卡在了农业市场开放和数字贸易规则上,印度不愿让步,觉得美国给的好处不够实在。谁曾想谈判桌上没谈拢,谈判桌下的矛盾先炸了锅。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一路飙升到 45%,这可把美国气坏了。8 月 27 日,美国干脆利落地甩出组合拳:既有针对俄能源的 25% 惩罚性关税,又叠加了原本的 25% 基础关税,硬生生把印度输美商品的税率抬到了 50%。 这记重拳直接砸在了印度的软肋上,纺织厂里的缝纫机开始停转,要知道印度纺织业占对美出口的 18%,现在 50% 的关税让原本就薄利的牛仔裤、衬衫彻底失去了价格优势。 更惨的是虾农们,印度是美国虾类最大供应国,如今高关税几乎等于关上了美国市场的大门,养殖场里成堆的鲜虾只能眼睁睁看着烂掉。 珠宝商们也急得跳脚,那些镶嵌着印度宝石的首饰,在美国商场的售价凭空涨了一半,订单量暴跌七成。印度智库测算,这么下去明年对美出口要从 870 亿美元腰斩到 496 亿美元,66% 的出口商品都得遭殃。 但印度也不是吃素的,美国药店货架上 35% 的原料药都来自印度,这可是救命的东西。虽然目前制药业暂时豁免关税,但特朗普已经放话了,谈不拢就加征 200% 关税。 这就有意思了,你卡我纺织业的脖子,我攥着你救命药的供应,看谁先扛不住。印度制药协会早就放风,真要是加税,美国药价至少涨三成,到时候遭殃的还是美国老百姓。 更复杂的是印太经济框架那摊子事。美国原本想拉着印度搞供应链联盟,把中国排除在外,可印度去年就退出了框架里的贸易谈判,理由是 “看不到好处”。美国想让印度在数字贸易、劳工标准上按美国规则来,印度却觉得这些条件会捆住自己的手脚。 现在美国又想拿框架当诱饵,说只要印度在贸易协议上让步,就给点框架内的好处,可印度心里门儿清:上次框架会议连个像样的协议都没达成,美国国内议员还在为劳工标准吵翻天,这空头支票谁信啊? 美国这边也是左右为难。一方面,农业巨头们天天催着政府打开印度市场,美国大豆、玉米早就盯着印度 14 亿人的餐桌了。可另一方面,白宫又想逼印度在对俄政策上站队,不能眼睁睁看着印度买俄罗斯石油壮大对手。 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让谈判团队格外纠结。要是对印度让步太多,国内保守派会骂软弱;可要是谈崩了,美国在印太的战略布局又少了个重要棋子。 莫迪政府最近日子不好过,国内农业州的选票很关键,要是答应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印度农民肯定不答应。但纺织业、珠宝业的失业潮也不能不管,这些行业集中在古吉拉特邦等摇摆州,明年选举还指望这些选票呢。 所以这次谈判,印度必然会狮子大开口:既要关税减免,又不能在农业和能源政策上让步太多,最好还能从美国弄点半导体投资,毕竟印度现在是苹果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不过说到底,美印这场谈判就像在跳双人舞,看着动作亲密,脚下却各有各的节奏。美国想把印度变成制衡中国的棋子,又舍不得给实在好处;印度想借着美国的力量发展经济,又不愿彻底得罪俄罗斯。这种微妙的平衡,让每次谈判都像走钢丝。 这次印度部长访美,大概率会达成个 “迷你协议”。美国可能会对纺织、虾类等部分商品降低关税,印度则可能承诺减少一点俄罗斯能源进口,或者在框架里象征性地多参与点合作。 但核心的关税问题、市场开放问题,估计还是悬而未决。毕竟 50% 的关税加得容易,降下来可就难了,美国得找个台阶下,印度也得保住面子。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哪有什么互利共赢,不过是实力较量下的利益交换。印度拿着原料药当筹码,美国握着关税大棒,谁也不想先松手。 这场谈判最后大概率是雷声大雨点小,互相给点面子,然后各自回家继续盘算。毕竟在利益面前,什么盟友情谊、战略伙伴,都得先靠边站。
印度举国沸腾 当地时间周六晚间,印度商务与工业部长宣称:将在周一出访美国,目的是
非常盘点中
2025-09-22 18:27:19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