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8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卖掉了美国波士顿的别墅、后院山林和代步汽车,将

岁月如歌之坊 2025-09-22 17:37:21

*26年前,82岁的美国老人牧琳爱卖掉了美国波士顿的别墅、后院山林和代步汽车,将全部家产换成现金装进行李箱,独身登上飞往中国的航班。此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兑现13岁时在山东聊城对童年玩伴许下的“我一定会回来找你们”的誓言,这个承诺她已经记了69年。 到了聊城,牧琳爱在阳谷县刘庙村安了家,成了当地中美友谊小学的名誉校长,后来又当上了聊城国际和平医院的名誉院长。 在接下来的14年里,她把所有的心血和钱财都花在了这片地方,直到2013年,96岁的她走完了人生路,一个外国人,为啥愿意用下半辈子来兑现小时候的承诺呢? 她出生在河北北戴河,父母是来中国的美国传教士,她的童年是在聊城山陕会馆附近度过的,黄河边上的乡土记忆成了她一辈子的念想。 1930年跟着爸妈回美国时,她抱着小伙伴哭着说一定回来,在美国生活那些年,她当上了丹佛市儿童医院的院长,但一直保持着中国的生活习惯。 退休后的牧琳爱第一次回聊城,看到儿时玩伴的孩子们,拿出珍藏了62年的老照片,这趟重返的经历让她更坚定了回中国的念头。 1999年丈夫去世后,不顾儿女反对,她变卖了所有家产,在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帮助下,终于回到了聊城。 刚到刘庙村那会儿,牧琳爱的小院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看到村里的学校设备太简陋,她捐了三万美元建了个微机室,还免费教英语,让这所乡村小学成了阳谷县第一个开英语和电脑课的学校。 人家可是医学博士,每周都坐公交车往返县城和市区,给和平医院的医生护士辅导英语,还请英美专家来开国际学术交流会。 看到村民们受眼病困扰,她带着医疗队进村免费看病,给55位老人配了老花镜,帮32名白内障患者做了手术。 2009年,72岁的牧琳爱拿到了山东省第一张“特殊人才”的永久居留证,实现了留在中国的梦想。 她88岁那年签了遗体捐献协议,去世后成了山东省第二位捐献遗体的外国人。 上万人自发赶来送她最后一程,为了把她的爱心传下去,当地成立了牧琳爱爱心基金会,继续帮助那些贫困的病人和学生。 她获得的“山东慈善大使”“齐鲁友谊奖”这些荣誉,都证明着这片土地对她的认可。 牧琳爱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说到做到,69年的等待,14年的付出,她把最珍贵的晚年时光都给了她童年牵挂的中国。 在这个看重利益的时代,她用一辈子兑现承诺的故事,成了一种能温暖所有人的力量。 她的善举,从一个人的行为变成了有组织地做公益,这种从心底里长出来的善意。 黄河养育过她,她用余生回报这片土地,让我们看到,真心的感情真的能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这样一份跨世纪的承诺,有没有让你想起自己生命里那些值得坚守的约定?大家觉得啥样的力量,能让人用一辈子去兑现一个承诺呢?

0 阅读:0
岁月如歌之坊

岁月如歌之坊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