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6年,地下党员赵建民被捕,特务在他撕碎的情报上看到了一个“祥”字,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9-22 16:49:28

[太阳]1936年,地下党员赵建民被捕,特务在他撕碎的情报上看到了一个“祥”字,就让他交代同伙,赵建民脱口而出:“他叫周宝祥!” (参考资料:2020-05-08 泰安档案信息网——傲骨凛然的赵健民(一)) 赵健民的革命生涯,尤其是在1933年到1937年那段日子里,其实就是一场为了“联系”而展开的殊死搏斗,这根与组织的生命线,是他全部行动的核心。 当山东党组织被叛徒出卖得七零八落,他要重建联系;当自己被关进黑牢,他要用生命守护联系,无论是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还是在几平米的牢房里,他都在干同一件事:把个人的血肉之躯,熔铸成组织最坚固的纽带。 1933年,对山东的党组织来说是末日般的,由于陈衡舟、宋鸣时等人的背叛,整个组织网几乎被连根拔起,和上级彻底断了线,在这片废墟上,赵健民开始了近乎疯狂的个人行动。 他就靠一辆破自行车,有时候干脆就用两条腿,愣是跑了一万七千八百里,他的身影穿梭在鲁西、鲁北、胶东的乡间小道,把那些失散的党员同志像串珍珠一样,一个一个重新连接起来,到1934年,济南市委就这么被他拉扯着恢复了。 可光有下面的联系还不够,找不到“家”的感觉太磨人了,他多次跑去泰安、濮县,就为了能和中央或北方局接上头,但回回都失望而归。 直到1935年冬天,在濮县徐庄,他终于见到了代表北方局的黎玉,那种巨大的踏实感,瞬间冲垮了两年多独自硬撑的疲惫,这次握手,为1936年5月山东省委的正式重建打下了最关键的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1936年9月27日,叛徒方春荣在济南街头的一指,让整个世界瞬间缩小到一间审讯室,一场关于情报存亡的攻防战,在赵健民的身体上激烈开打,他把自己变成了一座沉默的堡垒。 被捕那一刻,他想都没想,就把一份关于瓦窑堡会议决议的文件吞进肚里,让党的秘密成了自己的一部分,紧接着,他趁敌人不备,又把一封密信撕得粉碎,优先销毁那些可能暴露同志的线索。 进了审讯室,竹鞭抽打、压杠子、灌凉水……七次大刑轮番上阵,但他硬是扛了下来,滴水不漏。 特务拿着他的小记事本盘问,他脑子一转,随口编出“周宝祥”、“张敬秋”两个假名和假地址,让特务兴冲冲地扑了两次空,他在极度的肉体痛苦中,用智慧戏耍了敌人,就像他在狱中托人带给黎玉的信里说的:“宁为玉碎,决不瓦全。” 坐牢没有终结战斗,反而开启了新的战场,赵健民硬是在绝境里,把被动的囚禁,变成了主动的组织建设。 在省主席韩复榘亲自审讯他时,他记着黎玉的嘱咐,压根不为自己辩护,而是把法庭当成了讲台,大谈“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把敌人的审判变成了宣传我党抗日政策的扩音器。 后来在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他见到了自己的导师姚仲明和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等老战友,这些被隔离的“原子”迅速重新凝聚,他们成立了狱中党支部,大家一致推选赵健民当书记。 这个铁窗里的组织,不仅带着狱中同志学习斗争,还通过武中奇的探视和藏在棉被里的回信,和外面的省委保持着微弱却坚韧的联系。 1937年10月,赵健民走出了监狱,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自由,更是那条被他用双脚丈量、用血肉捍卫、用智慧重塑的“组织联系”之线的胜利,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联系,根植于信仰,是任何高墙、酷刑都无法切断的。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