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许世友将军卧病在床,趁旁边无人陪护时,用毛巾勒住自己的脖子死死拉紧,护士赶到后,发现许世友脸部肿胀,呈现出令人恐怖的猪肝色。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5年秋天,南京军区总医院的特护病房里格外安静,许世友已经卧床多时,肝癌的疼痛让他面色憔悴,身体虚弱,就在一次护士查房的间隙,他用毛巾紧紧勒住自己的脖子,脸色涨得发紫。 护士冲进来时,他几乎已经窒息,经过紧急抢救,他才活了下来,这一幕让在场的人心里都非常震动,一个一生征战沙场的硬汉,竟以这样的方式和病痛对抗。 许世友的一生几乎可以用“硬气”来形容,他出生在河南新县一个贫苦农家,八岁时被送到少林寺,寺里生活清苦,戒律严格,他靠挑水、砍柴维持生计,同时跟着僧人学武,几年下来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年轻时,他先后参加吴佩孚的部队、北伐战争,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是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从那时起,他和中国革命绑在了一起。 他在红军里从最普通的士兵做起,凭借不要命的拼劲一步步打上去,战友们记得,他总是冲在最前面,长征路上,他带队撕开敌军封锁线,翻雪山,过草地,硬是挺了下来。 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山东组织军民打游击,把日军的扫荡一次次挫败,解放战争时,他率部参加孟良崮战役,亲自带队攀上山岭,为全歼敌人立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还任过国防部副部长,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之一。 身体上的硬气和性格上的倔强伴随了他一生,1955年授衔时,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够得上大将军衔,甚至自称“大将”,他酒量惊人,最爱喝茅台,医生再三劝他少喝,他也从不在意。 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开始出问题,肝脏硬化逐渐发展成肝癌,1985年春天检查时,指标已经异常,医生劝他去北京治疗,他始终摇头,说自己不去。 有人劝他是因为北京医疗条件更好,他却担心一旦去了,在火葬政策面前说不清楚自己的遗愿。 他一直想和母亲合葬,年轻时离家早,母亲去世时没能赶回来送终,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他多次表达,死后要埋在母亲墓旁,他知道,如果到了北京,身边领导劝说,他很可能坚持不住,所以无论谁来劝,他都不去。 病情发展得很快,9月,南京军区总医院派出最好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医疗小组,直接住进他家,止痛针从每天两针加到四针,效果也越来越差。 有一次他自己去了卫生间,十多分钟没出来,护士进去时发现他正用头撞墙,还有一次,他直接扯掉了维持生命的深静脉插管。 毛巾勒颈的事之后,病房里所有可能被用来自残的物品都被收走,护士和战友们几乎不离人地守在他身边。 在病房里,他不愿示弱,不愿别人看见自己难以忍受的样子,疼痛严重时,他常常把自己蜷缩在被子里,紧紧攥着床单,额头的汗浸透枕头,也不肯喊一声。 到了9月底,他已经昏睡时间越来越长,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杨尚昆从北京来看他,工作人员在他耳边大声提醒,他才微微睁开眼,吐出一句“我完蛋了”,随即又陷入昏迷,10月22日下午,他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病逝,享年80岁。 他去世后,中央开会讨论安葬问题,当时高级干部一律火葬,但他生前一再要求土葬,邓小平拍板决定,按照他的意愿办,但以后不能再例外。 11月初,他的灵柩被送回河南新县,葬在母亲的墓旁,墓地周围种满松柏,乡亲们自发赶来送他,后来人们常常带着茅台酒去祭拜,把酒瓶堆在墓前,以示怀念。 许世友一生铁血倔强,战场上总是冲锋在前,临终时却被病痛折磨到极端,他不愿被病魔打垮,更不愿在别人面前示弱,用毛巾勒颈、拔掉管子,这些举动都是他的最后反抗。 他的一生留下了鲜明的矛盾:忠于国家,刚硬到底,却在亲情上心存亏欠,最终,他如愿陪伴在母亲身边,结束了这一生。 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故事,也折射出那个年代许多革命将领共同的性格,他们习惯了把生死看淡,把疼痛咬牙扛过去,但疾病不是战场,意志并不能改变身体的衰败。 他们的硬气让人敬佩,也让人唏嘘,许世友的结局提醒人们,即使是最坚强的人,在病痛面前也会无助,但他最后的坚持与选择,仍让后人记住了他的本色。 信源:中国新闻网——许世友患癌症再疼也不哼 用毛巾勒脖子死死拉紧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