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先生这次扬眉吐气了一把,手指向以色列代表就是一通表态,可对方并没被他的气势吓住,依旧在据理力争。 场面不算剑拔弩张,但火药味足够,地点是在2025年的香山论坛,这本是一个以“对话而非对抗”为主题的多边安全平台,没想到在小组讨论环节,中东局势直接点燃了全场。 以色列军官Elad Shoshan为自家行动辩护时,一番“我们打的是恐怖分子”的表述引发质疑,阎学通直接当面回怼,点名指出:“你们说只打哈马斯,但怎么解释这七万多名被炸死的平民?”全场安静了一秒,接着是一连串的掌声。 Elad试图回应,说目标是哈马斯,平民是被动卷入,还搬出人质议题做防线,阎学通立刻用银行抢劫的比喻反击:难道劫匪拿着人质,就可以让警察直接对着人质开枪?这样的比喻一出,不需要过多理论支持,普通人也能懂,两个阵营你来我往,谁都没让,观众席明显向中方靠拢了不少,这一局,从情绪动员和逻辑冲击上看,阎学通确实压住了场。 这场交锋火不光因为台词犀利,更是因为戳穿了长久以来西方话语中的“惯性逻辑”——打击恐怖主义就可以牺牲一切,很多时候,他们不需要证明正义,只需要不断重复“这是反恐”,可当面对一个把死亡数字摆出来、用最简单比喻说明平民无辜的学者时,那套自说自话就不太好用了。 阎学通并没有用过激的词汇,而是把人命拉回了对话的中心,在西方主导的语境中,这种做法尤为珍贵,他没有用情绪喊口号,而是用数据压住争论,用类比抠住逻辑漏洞,这是知识分子该有的锋利,不靠音量争输赢,而是靠论点拔高场面。 而对以色列来说,这种面对面批评其实更难受,不是没反驳空间,而是他们说的每一句,似乎都在强化中方所说的“冷漠”“自洽”“不顾后果”,这不是争论技巧的问题,而是道义底色差距的问题。 香山论坛过去很多年都偏理性和平静,阎学通这种不绕弯、敢捅破窗户纸的表达在那场合显得太罕见,所以才引发这么大的共鸣,他不是在表演“愤怒的中国人”,他是在扮演“说真话的知识分子”,这才是真正让人佩服的点。 国际话语权不是靠姿态堆出来的,是靠内容和逻辑撑出来的,别小看这类现场场合,它是中国声音在国际秩序里争取“人类共识”时的突破口,在过去西方把“规则”说成口头禅的时候,我们学者把“人命”说成底线,听起来很普通,但在很多地方,这已经非常不普通了。 你觉得,这种公开场合上的强势表达,对以色列那边有没有实质影响?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正义从不依赖谁嗓门更大,而是看谁敢于指出那些被有意忽略的真相,你怎么看,香山论坛这场交锋谁赢了?或者说,这种交锋能不能真的改变点什么? 参考资料:中国日报——第十二届北京香山论坛于9月17日至19日举行
阎先生这次扬眉吐气了一把,手指向以色列代表就是一通表态,可对方并没被他的气势吓住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22 11:17: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