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万人在 100 天内遭残杀,20 万妇女被杀害,尸体铺满全国的道路,整个国家到处是鲜血和悲嚎……1994 年,一个叫卢旺达的非洲小国,上演了一出真正的人间地狱。 这个曾经以咖啡种植出名的国家,在短短几个月里,被血腥和仇恨撕成碎片,故事要从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分裂讲起,本来是同一片土地上的邻居,却因为殖民者搞的一套“身份卡”制度,被人为割裂开来。 图西族因外貌被殖民者选为“管理者”,胡图族多数人沦为底层劳力,这种人为制造的等级秩序,在卢旺达独立后迅速反转,胡图族一朝掌权,图西族成了被打压的对象。 到了90年代初,图西族的流亡者组织了武装回国,结果引发内战,1994年4月6日,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专机被击落,那一刻成了地狱的开场锣声,电台、报纸成了煽动屠杀的工具,民兵组织拿着砍刀冲上街头,不是去打仗,而是清洗邻人。 哪怕是学校、教堂,也变成屠宰场,联合国维和部队基本啥也没干,法国还暗中送武器给原政府,最后,是图西族武装打进首都,才终止了这场疯狂的杀戮,这事你怎么看?是历史的悲剧,还是制度的崩溃? 真要说这场屠杀到底有多恐怖,用数字根本概括不了它的残酷,有人用砍刀杀人,不是为了“节省子弹”,而是因为刀在那,手也在那,而那个人只是身份证上写了“Tutsi”,邻居举报邻居,老师带着学生去杀学生,牧师锁上教堂的门把信徒交出去,连婴儿都不放过。 那不是战争,是人性塌方,而最让人咬牙的是,一切居然是政府组织的,不是几个疯子突然暴走,是从上到下,有秩序地展开灭绝,广播主持人念出名单,说这些人“必须死”,听众就拿着刀出门,整个国家仿佛集体疯了,但细看其实都清醒得很,他们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没人愿意停下来。 有人说这就是非洲的问题,但真不是,这背后,西方列强早就埋了雷,从殖民时代的“选美政治”,到冷战时扶持独裁政权,哪一步没留下仇恨的种子?法国不但在当年给政府军送过武器,后来还把一票屠杀组织者偷偷接到本国。 这不是“坐视不管”,是选择性地闭眼,甚至有点参与的意味,而美国和联合国呢?怕麻烦、怕动干戈,眼睁睁看着人死,说白了,在他们眼里,那不是“人类的灾难”,只是“非洲的问题”,你以为人类已经文明了,其实距离野蛮只隔一层纱。 更可怕的是,这场悲剧不是某种历史的例外,而是一种随时可能复现的模板,只要有“我们”和“他们”的区分,只要有人告诉你“他们威胁到我们”,只要你开始觉得“他们活着就是错”,屠刀就举起来了。 别以为只有非洲会发生,美国也曾爆发大规模仇恨犯罪,欧洲历史上更是屠杀无数,仇恨从不挑肤色,它挑机会,一旦社会不平衡、舆论失控、权力失序,最原始的冲动就会被放大成国家机器的齿轮,卢旺达是警钟,不是异类。 这事,永远不是过去式,今天的世界,不也还在给人贴标签?什么肤色、宗教、身份、立场,跟30年前的卢旺达广播不就是换了个平台和语言继续吵吗?如果这场悲剧什么都没教会我们,那就是对死者最大的背叛,没有哪个国家能幸免于这样的疯狂,除非你学会警惕疯狂的开端。 真正把一个国家毁掉的,不是战争,而是你默许了第一次的“无视”,听到了第一句“他们就该死”,却觉得这只是“情绪发泄”,当刀落下那一刻,后悔也晚了,你觉得,今天的网络环境和政治宣传,有没有可能再次制造另一个“卢旺达”?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资料:第一财经——那场令人费解的种族大屠杀中,究竟是什么让人拿起屠刀
100万人在100天内遭残杀,20万妇女被杀害,尸体铺满全国的道路,整个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22 10:17: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