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把他

地球仪暗战 2025-09-22 09:43:28

曹操这个人再坏,也没有杀汉献帝。他的儿子曹丕,也没有杀汉献帝,而是禅让完后,把他封去当山阳公。汉献帝退位后,不用再受权臣摆布,反而衣食无忧地活了几十年,子孙不少。而再看看司马家,江山是别人打的,还没什么建立国的功劳,却对曹魏的皇室下手极狠。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这位年轻皇帝被司马昭架空多年,终于忍不住带着随从亲自出城讨伐权臣,然而队伍还没聚齐,就被司马昭手下成济当街一剑刺死。 弑君,是古代人眼中最大的禁忌,可这事就是在京城大庭广众之下发生的,事后,司马昭杀成济灭族来平息舆论,但谁都明白,动手的背后是谁的授意。 想当初司马懿本是曹魏重要的重臣,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朝,曹魏给过他极大的权力,他却在高平陵之变中趁机掌控朝廷,把原本属于曹氏的权力一点点掏空。 司马懿死后,权力传给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继续架空皇帝、清洗曹氏宗室。 等到司马炎篡魏称帝时,他学着曹丕搞了场“禅让”,但对末代魏帝曹奂却严加看管,生活毫无自由,对其亲族也进行了大量处死,曹魏的血脉,就这样被硬生生斩断。 而曹氏取代汉朝的经过,完全是另一种方式,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汉朝廷四分五裂。 曹操在实力不足的时候,把流落在外的汉献帝迎到许昌,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其他诸侯,占据了道义上的高位。 他虽然手握朝政,却始终没有废帝称王,因为清楚汉朝在百姓心中的分量,真正称帝这一步,他留给儿子曹丕去做。 曹丕的方式,比司马家要顺得多,他通过压力让汉献帝交出皇位,台面上却演足了“再三推辞”的戏,让天下人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交接。 登基后,他把汉献帝封为山阳公,礼遇依旧,生活自由,刘协得以在山阳国过舒心日子,还能抚养子女,一生无惊无险地走到终老。 两位汉曹末代皇帝的境遇,反差极大,一个在封地安稳度过余生,一个被软禁防范,族人惨遭屠杀。 这背后,是“开创者”和“篡夺者”心态的差别,曹操是在乱世中杀出来的,他有底气留下汉献帝这个象征,反而显得自己气度不凡。 而司马家权力来路不正,担心旧主东山再起,不顾一切先下死手。 还有一个原因是曹操那会儿,汉朝正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贸然弑君几乎是自掘坟墓,所以曹家选择了稳妥的禅让方式。 等到司马家动手时,曹魏的合法性本就不牢靠,“禅让”一说已无人信服,道德底线降低,杀皇帝也就没了那么多顾忌。 结果证明,手段再狠,未必能保得住江山,司马家建立的西晋没几年就陷入八王之乱,内耗不断,外族入侵,很快走向灭亡。 反倒是曹家,虽然骂名不少,却因保全了汉献帝的性命,留下一点被人记住的体面。 你觉得,曹操当年不杀汉献帝,是政治算计,还是因为他真的还有几分敬意?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地球仪暗战

地球仪暗战

用地图解析大国角力,谁在改写世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