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奖学金要大洗牌了 留学生奖学金要大洗牌了。 不是取消,是重新分饭碗。 南大新规一出,没进前30%的留学生,一年得自己掏8万以上。清华的“一带一路”奖学金,68个国家砍到42个,还要求汉语考到260分,GPA不低于3.5。 不是不欢迎,是门槛高了。 以前是“来都来了”,现在是“来了得拿得出手”。 复旦混宿试点里,七成国内学生觉得资源该按成绩来。五成留学生说,可能转学。 没人说不该帮穷国学生,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免费午餐,不是长久之计。 北大教文化适应学分,浙大搞双语选课,武大配学伴实名制。 这不是在赶人,是在搭梯子。 说真的,这波调整早该来了。以前总听身边读大学的朋友吐槽,隔壁宿舍的留学生不用怎么上课,期末随便考考就能过,奖学金还拿得比国内学生的国家奖学金容易——国内学生要卷到专业前5%才能摸到的钱,有些留学生只要“按时报到”就能揣兜里。那时候大家嘴上不说,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都是来上学的,凭什么标准差这么多?现在南大划了“前30%”的线,清华卡了汉语和GPA,本质上就是把“混日子”的门关上了,让真正想学习、能跟上节奏的留学生留下,这对谁都公平。 你想想,那些因为汉语没到260分、GPA不够3.5就拿不到清华奖学金的学生,真的是学校在“刁难”吗?未必。汉语不过关,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专业知识,跟同学讨论也费劲,就算拿到奖学金,最后能学到多少东西?与其拿着钱在校园里“打卡度日”,不如先把语言和基础成绩提上去,真能跟上课程了,再来谈深造和交流。这不是赶人走,是帮他们找对方向——毕竟留学的核心是“学”,不是“留”。 复旦混宿那事儿也挺有意思,七成国内学生觉得资源该按成绩来,五成留学生想转学。乍一看好像有点对立,其实细想就懂了。国内学生从高考到保研,一路都是靠成绩说话,早就习惯了“凭实力拿资源”的规则;而有些留学生之前可能没经历过这么严的筛选,突然要跟国内学生一起卷成绩,难免会不适应。但话说回来,转学不是坏事——如果一所学校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规划,去更适合自己的地方,总比在这儿硬熬强。而留下的学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能在同一个标准下竞争,反而能互相带动,课堂上讨论起来更有火花,宿舍里也不会因为“标准不一样”产生隔阂。 还有人担心,砍了奖学金覆盖的国家、提高了门槛,会不会显得咱们不欢迎留学生了?这完全是想反了。以前那种“来者不拒”的奖学金模式,看似大方,其实是对双方都不负责——学校为了凑“国际化指标”降低标准,留学生拿着免费午餐却学不到真东西,最后回国找工作时, employers 一看成绩单和能力不匹配,反而会质疑“中国留学经历”的含金量。现在北大开文化适应学分,是帮留学生更快融入;浙大搞双语选课,是怕他们跟不上专业课程;武大做学伴实名制,是避免以前“一人配多个学伴”的乱象,让交流更真诚。这些不是“梯子”是什么?是帮留学生站得更稳,而不是把他们推走。 没人反对帮穷国学生,毕竟教育援助本身是件好事。但“帮”不是无底线的“养”,不是让他们拿着钱混日子。真正的帮助,是给他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拿到资源,学到能安身立命的本事——这样他们回国后,才能真正用学到的东西帮自己的国家发展,这才是留学交流的意义。以前的“免费午餐”,看似温暖,其实是温水煮青蛙,最后浪费了资源,也耽误了人。 现在的“洗牌”,洗走的是只想“蹭福利”的人,留下的是真心想学习、想交流的人。对学校来说,能提升国际教育的质量;对国内学生来说,能有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对留学生来说,能逼自己一把,学到真东西。这是三赢的事儿,没什么不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留学生奖学金要大洗牌了 留学生奖学金要大洗牌了。 不是取消,是重新分饭碗。
军师
2025-09-22 03:04: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