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做好巨灾防御准备很少见到“巨灾”这个词语,那巨灾到底是什么概念?台风本身是一

和志评汽车啊 2025-09-21 19:40:29

广东做好巨灾防御准备

很少见到“巨灾”这个词语,那巨灾到底是什么概念?

台风本身是一种强大的自然现象,但并非所有台风都会成为“巨灾”。台风的巨灾特指那些强度极高、影响范围极广、并袭击了脆弱和高价值地区,从而造成灾难性、系统性破坏的顶级台风事件。

它不仅仅是“一场很大的风”,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灾难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一、台风巨灾的核心特征(为什么它超越了普通台风?)

1. 极端强度:

· 核心指标超高:中心附近最大持续风速极高(通常达强台风或超强台风级别,如16级以上),中心气压极低。

· 结构庞大:台风风圈范围巨大,意味着受影响的区域非常广阔,而不是只影响一小块地方。

2. 复合型灾害叠加: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台风巨灾的破坏力 rarely comes from wind alone(很少仅仅来自风本身),而是“风、雨、潮”三种毁灭性力量的组合拳:

· 狂风:摧毁建筑物、电力通讯设施、树木,导致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停水,通信中断。

· 风暴潮:这是沿海地区致死率最高的因素。强风将海水推积向海岸,导致海平面异常升高,淹没沿海低洼地区,破坏海堤,其威力犹如海啸。

· 暴雨洪涝:台风带来极端强降雨,引发内陆地区的严重洪水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即使离海岸很远的地区也会遭受重创。

3. 袭击高脆弱性与高暴露度地区:

· 一个同样强度的台风,如果登陆在无人区,它只是一个气象事件。

· 但如果它正面袭击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密集的城市群或重要农业区,其破坏力和损失就会呈指数级增长。这里的“脆弱性”指当地防御能力(如堤坝标准、建筑质量、应急体系)是否足以抵抗这种级别的冲击。

4. 造成系统性崩溃与社会功能中断:

· 巨灾的标志是超出了当地的应急响应能力。

· 表现为:交通网络瘫痪、医疗系统超负荷、救援力量无法进入、物资供应中断、政府指挥系统面临严峻挑战。灾后恢复需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而非几天。

5. 极端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

· 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人民币,对一个地区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 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尤其是在风暴潮和地质灾害中)。

二、一个具体的例子:理解台风巨灾的“复合性”

以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 为例(尽管它不是历史上最强的,但其特征非常典型):

· 强度:巅峰时为超强台风级(16级,55m/s)。

· 复合灾害:

· 风:给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带来狂风,大量树木倒伏,电力设施损坏。

· 雨:这是其最致命的武器。它在浙江、山东等多地打破了历史极值降水记录,引发了严重的内陆洪水和山体滑坡,这是造成大部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 潮:沿海地区出现了风暴增水。

· 影响地区:袭击了中国东部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 系统性影响:导致多地交通中断、航班取消、列车停运、城市内涝,救援工作面临巨大困难。

· 损失:据应急管理部报告,它成为1949年以来中国造成经济损失第三重的台风。

“利奇马”完美诠释了台风巨灾并非单一灾害,而是一个由台风引发的、波及范围广泛的灾害系统。

三、历史上其他台风巨灾的案例

·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美国):风暴潮摧毁了新奥尔良的堤防系统,导致80%的城市被洪水淹没,城市功能完全瘫痪,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是“风暴潮+城市脆弱性”的典型巨灾。

· 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菲律宾):以其近乎巅峰的强度(最大风速达75m/s以上)登陆,巨大的风暴潮叠加狂风,将菲律宾莱特岛的一座沿海城市几乎夷为平地,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这是“极端强度+风暴潮”的典型。

· 1975年“75·8”河南特大暴雨(由台风妮娜残余涡旋引发):虽然不是直接登陆的台风,但其环流在中国内地造成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导致板桥水库等多座水库溃坝,造成了惨重的灾难。这是“台风残余+极端暴雨”的典型。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和志评汽车啊

和志评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