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这次,怕是真被打服了!一些人以为印媒对“九三阅兵”只有酸话,其实不然,网

豌豆大说法 2025-09-20 17:42:09

印度这次,怕是真被打服了!一些人以为印媒对 “九三阅兵” 只有酸话,其实不然,网传印度前海军中将辛哈亲口承认:中国军力很强大,强大军力是 “制约战争”,更是宣告 “绝不接受任何欺凌”! 大家都知道,中印两国作为亚洲两大巨人,这些年边境上摩擦不断。很多人一看印度媒体的报道,就觉得他们总爱酸溜溜地说中国这不对那不对。 其实不然,就在最近这段时间里,网传一位印度高层的声音已经悄然转变,特别是前海军中将谢卡尔·辛哈的表态,让人看到一种务实的承认。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在南海等地区的军事动作,虽然让周边国家感到压力,但本质上是在维护自身利益,避免冲突升级到不可控的地步。 这话听起来像是印度在反思自身位置,更像是对大国博弈的清醒认识。辛哈强调,大国应该更宽容一些,但同时也暗示了中国军力的强大,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潜在的战争风险,让那些想欺凌中国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回想一下,就在上个月底,印度总理莫迪亲赴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峰会前后,印度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也相继访华,释放出缓和信号。 为什么印度突然选择这个时候低调对话?很简单,因为中国军力的稳步提升,已经让印度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压力。 拿边境来说,2020年那场冲突后,新建的设施,让部队机动性大幅提高。印度那边虽然也加紧跟进,但速度和规模上明显落后。 印度媒体报道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拉达克地区的部署,不仅包括先进导弹系统,还融入了高科技元素如无人机和电子战设备。这些不是摆设,而是实打实的威慑力。 辛哈作为资深海军将领,曾分析过,未来任何潜在冲突,对印度来说都将是面对单一战线。他把巴基斯坦形容为我们的“自治区域”,意思是中巴军事合作紧密到一体,印度如果想两线作战,风险极大。 这话不是在夸大其词,而是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和联合军演的现实。中巴多次海军联合演习,就展示了双方在印度洋上的协同能力,让印度海军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布局。 更深层来看,中国军力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硬件上,还在于战略意图的清晰。中国在南海的举动,虽然被西方媒体渲染成扩张主义,但从印度视角看,这是在划定红线,宣告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欺凌。 想想看,中国海军近年来舰艇下水速度惊人,航母编队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一步步走向蓝水海军。 印度自己的维克兰特号航母虽然服役,但技术上还依赖进口部件,作战半径和持久力都难以与中国匹敌。就在九月初,中国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阅兵,展示了最新型的东风导弹和歼-20隐形战机。 印度媒体如《印度时报》报道时,虽然带点警惕,但也承认这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国不愿被围堵的决心。 辛哈在七月的一次讨论中就指出,印度海军虽在印度洋有优势,但面对中国在吉布提的基地和不断扩大的舰队,很难维持长期对抗。 他甚至举例说,中国海军的补给舰队能支持远洋作战数月,而印度还需依赖盟友补给。这不是自贬身价,而是基于事实的判断。 中国重点投向高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太空武器,相比之下,印度军费虽也在涨,但分配上更偏向人员开支和维护老旧装备。 结果就是,中国在边境部署的精确制导武器,能在高山环境下精准打击,而印度部队还面临弹药短缺的问题。 这些差距,让印度高层不得不承认,中国军力的存在本身就是在“制约战争”——谁敢先动手,谁就得掂量后果。 当然,这种承认并不意味着印度就完全服软。相反,它推动了两国在外交上的互动。比如,九月上旬的天津峰会,中印俄三方讨论了多边合作,印度外长贾伊尚卡尔强调了“龙象共舞”的理念。 印度经济增速虽快,但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电子产品和制药原料。如果关系继续僵持,印度损失更大。 辛哈的表态就在这个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分量,他作为退役将领,不受官方约束,能更直白地说出军界心声:中国强大到能宣告“绝不接受欺凌”,这对印度是警醒,也是一种平衡。 想想历史,2015年的九三阅兵,中国展示了当时最先进的装备,让世界震惊。那时印度媒体确实有酸话,但十年后,类似阅兵再次上演,印度反应已趋理性。 为什么?因为中国军力从量变到质变,已成事实。举个当下例子,就在7月底,俄罗斯和中国举行联合军演,印度虽未参与,但观察员身份显示了其不愿完全站队。 辛哈在分析中提到,这种多边演习强化了中国在欧亚的影响力,印度需调整策略,避免被孤立。 中国东风系列导弹覆盖范围广,精度高,能从本土打击印度全境。印度自己的烈火导弹虽在发展,但射程和可靠性上还有差距。

0 阅读: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