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一桩民宿建房纠纷,揭开了“偷工减料”的灰色角落。张女士花心血在自家宅基地

上海姚哥 2025-09-20 15:51:07

浙江湖州一桩民宿建房纠纷,揭开了“偷工减料”的灰色角落。张女士花心血在自家宅基地上建三层民宿,主体竣工后满心期待开业。可在安装玻璃门时,工人突然发现承重梁下坠了2厘米。这一发现让张女士心头一紧,她立刻请来检测机构。检测结果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全楼42根承重柱,根根“缩水”,全部不达标。设计图纸要求的400毫米×400毫米柱体,被施工方私自缩小到约350毫米。 张女士当初选择让同村的费师傅施工,想着“乡里乡亲,彼此信任”。协议很简单:张女士负责材料,费师傅负责施工,工程款大约17至18万,先付15万,剩余完工结清。 起初,主体顺利封顶,张女士还憧憬着民宿开张的热闹场景。可门装不上去的那一刻,问题被彻底揭穿。检测机构指出:承重柱比设计图纸要求的尺寸普遍偏小,误差远远超出了国家标准允许的“+10至-5毫米”范围。更可怕的是,三层楼每层14根承重柱共42根,无一达标。 张女士追问原因,费师傅却轻描淡写:“按我的经验,柱子做到350毫米就够了,咱村里盖房都这样。”这话让张女士既愤怒又心惊:民宿不同于普通农宅,未来要接待客人,安全岂能凭经验? 在被逼急时,费师傅甩锅称“是张女士父亲同意缩小尺寸的”,甚至又辩解“经设计师同意”。可张女士父亲和设计师当场否认。设计师还强调:柱体尺寸是经过荷载计算得出的,并非随意定数。 张女士与费师傅虽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双方已形成事实上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 第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8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更不得偷工减料。费师傅私自缩小承重柱尺寸,已构成严重违法。 第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4条规定:施工中若不按图纸施工,相关责任人将被责令改正,甚至面临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 第三,《民法典》第577条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不符合约定,应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费师傅既收取了15万元预付款,又未履行图纸要求,属于典型违约。张女士完全有权要求其负责加固,甚至赔偿因延迟开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为化解危机,当地村镇组织协商。有人建议贴碳纤维加固,但费用需三四十万,远超张女士预算。设计师则提出更经济的钢构加固方案。可费师傅仍坚持“350毫米足够”,拒绝承担额外费用。 这就带来法律层面的第二个问题:谁来为加固成本负责?答案十分明确——责任在施工方。施工方未按图纸施工导致质量隐患,应承担全部返工和加固费用。张女士即便选择更经济的方案,所产生的费用也可主张由费师傅支付。 类似案件在现实中并不少见。许多农村自建房或民宿项目,因“熟人施工”而忽视了合同细节与工程监管,最终引发质量纠纷。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依据以下原则处理: 质量责任优先:只要检测报告证明不达标,施工方必须承担责任,无论是否有业主“口头同意”。 举证责任倒置:在工程质量纠纷中,施工方需证明自己已按图纸施工,否则推定为违约或过错。 赔偿范围扩大:除加固费用外,若因质量问题导致业主停工停业,误工费、装修延迟等均可索赔。 本案背后,是农村建房普遍存在的“人情工程”问题。许多人认为熟人施工更省事,甚至不签合同、不请监理。但正如本案所示,信任不能替代法律约束。 张女士支付的15万元,换来的不是放心的房屋,而是一个“隐形定时炸弹”。若未来投入运营,一旦发生坍塌,后果将是无法挽回的。 从社会角度看,此案具有典型性:一方面反映出部分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这么干没事”。另一方面,也提醒业主在建房时必须把好合同关、监管关、检测关,避免因人情信任而埋下隐患。 回顾此案,可以得出几个关键结论:费师傅行为属于偷工减料,已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构成违约,应承担返工与赔偿责任。张女士享有索赔权利,包括要求其继续履行修复义务、承担加固费用以及赔偿民宿延期开业带来的损失。若纠纷诉至法院,检测报告将是关键证据,法院多会判令施工方承担主要责任。 此案警醒社会:在建筑安全问题上,“凭经验”远不如“凭法律”。建筑不是儿戏,每一根承重柱都关乎生命安全。如果说张女士的民宿是一座未来的“梦想殿堂”,那么不达标的42根承重柱就是摇摇欲坠的地基。施工方的一句“350毫米就够了”,看似省下点工料,却可能埋下数十人的安全风险。

0 阅读:2516

评论列表

空灵

空灵

7
2025-09-20 19:00

把这个包工头现浇到承重柱内,才能解心头之恨

青菜

青菜

5
2025-09-20 16:28

说够了,省下的施工方偷了吧? 不然你管我够不够?我愿意买个金佛,然后你说铜的够了,偷换成铜的,你知道这是偷么?

上海姚哥

上海姚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