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去北京看阅兵,反而跑去新德里见了莫迪,还顺手把印度拉进了马六甲海峡巡逻。黄循

快乐小鼠 2025-09-20 14:14:00

他没去北京看阅兵,反而跑去新德里见了莫迪,还顺手把印度拉进了马六甲海峡巡逻。黄循财这波操作,打的到底是什么算盘?

2025年9月初,中国在北京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9・3阅兵",这么大的国际场合,新加坡却让副总理颜金勇去捧场,总理黄循财自己则转头飞往新德里见莫迪。

更关键的是,他在印度公开表态支持印度加入马六甲海峡联合巡逻队,要知道这个巡逻队原本只有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四个东南亚国家参与,现在把印度这个域外大国拉进来。

要说清这里面的门道,得先明白马六甲海峡对各国的重要性。这条全长约1080公里的海峡,别看它窄,每年要过多少船?全世界四分之一的贸易货物、百分之四十的石油运输都要从这里过。

对中国来说更是要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天进口的1200万桶石油里,有六成以上要走这条道,还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原油进口和六成的液化天然气进口依赖这里。

换句话说,马六甲海峡就是中国经济的"生命线",一旦这里出点什么事,中国沿海经济带都得跟着抖三抖。

新加坡守着这个"黄金水道",自然明白自己的价值。这些年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加坡心里其实一直有点打鼓。

一方面,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贸易、投资、科技合作都不能丢;可另一方面,中国实力太强,万一哪天马六甲海峡的主导权完全落到中国手里,新加坡的话语权就小了。所以他们想出的招就是"引援",把印度拉进来,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为什么选印度?这就要看印度这些年的野心了。莫迪政府早就把"向东看"政策升级成了"东向行动",一心想把影响力扩展到东南亚。印度还一直觉得印度洋是"自己家的洋",做梦都想当印度洋的老大。

这些年印度海军发展得挺快,2025年军费预算一下子涨了9.53%,还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大兴土木建军事基地,就是想把势力范围往前推。

2024年红海危机的时候,印度海军还搞了次护航行动,到处宣传自己的远洋能力,可见他们多渴望在国际舞台上露脸。新加坡这时候递橄榄枝,正好让印度有机会把势力延伸到马六甲,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从新加坡的角度看,这步棋走得相当巧妙。把印度拉进来,等于给马六甲海峡的安全加了道保险。之前四国巡逻已经让海盗事件比2005年下降了90%,现在加上印度海军,安全系数更高了。

而且,这也是在向中国释放信号,马六甲不是你一家说了算,我们有其他选择。但新加坡又没把事做绝,让副总理去北京参加阅兵,意思是经济合作还可以继续,面子上给足了中国。这种"脚踩两条船"的功夫,新加坡练了几十年,早就炉火纯青。

更深层的原因,还是新加坡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历史上,新加坡夹在大国中间,吃过不少亏,所以他们一直信奉"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这些年美国在"印太战略"上动作频频,总想让新加坡选边站,但新加坡知道,完全倒向美国没好果子吃。可完全靠向中国,又怕被周边国家孤立。

所以引入印度这个第三方力量,既能让美国满意,又不用直接跟中国翻脸,还能提升自己在东盟的话语权,简直是一举多得。

印度这边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参与马六甲巡逻,表面上是帮新加坡维持安全,实际上是想把军事存在延伸到东南亚。印度这些年一直在打造"蓝水海军",梦想着从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太平洋。

马六甲海峡就是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门户,能在这里插上一脚,对印度来说战略意义重大。莫迪政府还想通过这种军事合作,带动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比如推动"印度-中东-欧洲走廊"计划,这些都需要在马六甲地区有话语权。

还有个不能明说的原因,就是制衡中国。这些年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海军实力突飞猛进,这让新加坡和印度都有些不安。

新加坡通过让印度参与巡逻,等于在中国的能源运输线上安了个"观察哨",虽然印度现在还没能力直接截断航道,但有这么个存在,就能让中国在做决策时多几分顾虑。印度也乐意做这个"制衡者",既能讨好美国,又能在和中国的博弈中增加筹码,何乐而不为?

当然,新加坡也不是没考虑过风险。2004年美国想插手马六甲巡逻,结果被东南亚国家一致反对,前车之鉴不远。所以这次新加坡只邀请了印度,而不是美国,就是怕引起地区国家反感。

印度毕竟和东南亚国家没有太多历史恩怨,宗教文化上还有些联系,更容易被接受。而且新加坡也留了后手,只是让印度"参与"巡逻,主导权还在自己手里,不至于引狼入室。

对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来说,生存之道就在于谁都不得罪,又谁都离不开它,这才是最高明的外交智慧。未来随着印太地区格局的变化,新加坡肯定还会有新的动作,但核心永远不变,那就是怎么让自己在大国博弈中活得更好、更安全。

0 阅读:0
快乐小鼠

快乐小鼠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